關于歷史活動課的幾點反思
四、活動教學過程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依托的教育過程
實際上,學生乃至成人都是從他們的環境。家庭和社會中,直接地、現成地吸取經驗、,從而獲得大部分的教育。教育不可避免地在學生的生活中開展,學生的生活經歷成了教育的起點,學生的生活自然成了教育的背景,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學生的生活本身和學生的經驗是我們實施教育的基礎,教育者應了解這一基礎,意識到并善于利用這一基礎,關注學生的生活。
一方面,關注學習內容與學習者個體生活經驗的聯系。要求在考慮知識具有的邏輯性。系統性時,必須考慮學習者的愿望和要求,考慮如何將新的問題。課題的學習同學生的生活與經驗關聯起來,如何在學生的主體學習過程中更符合學生的心理要求和經驗儲備,得到學生經驗的支持,調動起他們已有的經驗。意向和創造力。要能為學生的經驗所統整,進而活化為具體的。現實的及生活的內容,這些經驗植根于學生的經驗之中,為學生真正理解,與他們的生活實踐及經驗真正關聯,使抽象的知識活化而統整到學生的經驗之中。
另一方面,關注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如果不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融合,就沒有現實的感覺,學生也就缺乏學習的動機。必須改變課堂等于教室和、學習資源僅限于書本的觀念,隨時從學生熟悉的現?quot;文化生活和社會實際中選取為學生關注的話題,將沸騰的、變幻的生活及時納入課程和課堂中。要使書本世界與學生的現實世界貼近,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背景相符,強調對"生活的回歸",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使知識不再是零散的;孤立的與生活隔離的東西,而是使學生能自己意識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滿知識、蘊含知識。總之,要讓生活走進課堂,將課堂引向生活,要更多地走向課外。戶外,因為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學習的課堂。
只有活動的教育價值真正為人們認識與重視、學生作為學習與發展主體的主體性才能受到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素質教育理想和價值才能得以實現。活動教學通過活動切實在課堂教學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學習,確保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將會真正煥發出課堂教學的生命活力,最終會成為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的變革、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