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社會課常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
運用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時應注意:
· 對學生的實際訓練要精心設計和指導;· 充分調動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培養動腦、動口、動手的實際操作能力;· 重視實踐后的總結和反饋。(4)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 指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景,或利用教材或課外書或藝術形式,使學生通過欣賞來體驗和感受客觀事物的真善美,或協調知識、能力、情感的方法。
采用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的最大優點是:潛移默化,寓教學目標達成于活動過程中。
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的要求:
· 引起學生欣賞的動機和興趣。· 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反應(認同感)· 注意及時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5)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 指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通過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基本過程是(1)創設情景,提出要求;(2)指導學生搜尋、利用材料、檢驗假設的方法;(3)對結論進行修改、補充、總結。
采用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的最大優點是:在探索解決認知任務的過程中,使學生的獨立性得到高度發展,進而改善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創新欲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進行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的教學時應注意:
· 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選題和過程;· 嚴密組織,積極引導學生的發現活動;· 注意情境的創設。在教學實踐中選用教學方法的基本原則:
· 科學性原則;· 有效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 多樣性原則;· 可能性原則。二、歷史與社會課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
(一)教學設計中需要解決的兩個問題
1.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設計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隨著教學設計理論的發展,人們對教學設計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回顧教學設計理論的發展歷史,我們會發現帶給教學設計理論發展的源動力是人們對學習的認識。
信奉行為主義的人們認為,學習是建立一種S(刺激)和R(反應)之間的聯結,并予以強化的過程。因此,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是精心選擇S(刺激),以便通過S(刺激)形成、維護或強化期望的R(反應)。
堅持信息加工觀念的人們認為,學習的含義決非建立一個簡單的S-R聯結。學習的本質是一個復雜的個體信息加工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了感知覺、記憶、提取、鑒別、比較、分析、綜合等等心理操作。持信息加工觀點的教學設計者認為,教學設計要符合這種個體信息加工的規律。因此,教學設計理論的研究重點被放在將知識和技能加以分解,使之符合一定的加工順序,以及以什么樣的媒體形式呈現才會有利于信息加工等方面。也就是說,教學設計研究的重點是知識和技能的傳遞的設計。這種教學設計由于只關注知識的傳遞,因而被稱為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在這種教學設計中,教師被看作是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也稱為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設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可測量性,但不足之處在于: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受到一定限制,難以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而“認知心理學學習觀”特別突出學生的主動學習,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不足之處是實用性、可操作性不強。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建構主義理論風靡全球。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人類的知識不是純客觀的;不是他人傳授的而是自己建構的;不是獨自形成的而是在與外部環境的交互過程中形成的。因而建構主義者認為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要給學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學習的權利和機會。而教學設計者的主要任務是設計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生是學習環境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的輔導者。目前這類教學設計理論的研究重點主要放在對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分析和構造方面。由于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是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因此,被稱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雖然,與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相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蘊含著更先進的教學思想和理論,但并不是說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一無是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就沒有問題了。下面我們來簡要地比較一下二者的差異并剖析二者共同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