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本節教材是自然地理中關于氣候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學好本節內容有助于學生理解各種地理現象,學會用科學的態度分析現象和問題,并利用所學為生產和生活服務。
二、學習與導學目標
1、 知識積累與疏導:降水與生活的關系,降水的季節變化規律,降水的分布差異。認知率達100%
2、 技能掌握與指導: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儀器,測出降水量,運用圖表資料,說出降水分布和季節變化規律,學會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利用率達100%
3、 智能提高與訓導:通過共同探討,小組合作發現問題,解決疑難,發展智能。舉例說明降水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影響。互動率達100%
4、 情意修煉與開導:組織調查降水(本地區)的特點,及與南通生產、生活的關系,關心家鄉的自然條件與經濟發展。投入率95%
5、 觀念確認與引導: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必須服務于生活。認同率達100%
三、障礙與生成關注
對教材中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地區分布不容易理解和歸納,課堂教學中容易出現目標偏離,應著重在圖的閱讀分析上下功夫。
四、學程與導程活動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南通地區降水資料
(一)創設情景,引出問題
1、錄像:降水的各種類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損失。
2、引出問題:這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發生的現象,你從中有何感想?
地理新課標要求將學生從科學世界回到他們的生活世界,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創設這一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地理現象,能充分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二)合作交流,分析影響
設置多張小卡片,每張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參照第一張小卡片,用實例或者推測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處寫出這種降水狀況可能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學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說出兩三個方面就值得肯定。關鍵是由此項活動使學生加深認識降水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三)閱讀圖表,自主學習,展開討論
1、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閱讀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圖,回答該圖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2、讀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分析判斷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規律。
學生自行提出問題進行討論。
(四)繪制圖表,提高能力
用資料中給出的降水量數據,參照“繪制氣溫曲線圖”的步驟,畫一幅降水量柱狀圖。
在以上兩個教學情景場中,教師適時啟發,解決學生的共性問題,并始終以學為主線,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經歷和活動的框架,重視學生的領悟與感受過程,優化深化教學情景,為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留下解決的空間。
五、筆記與板書提綱
(一) 降水與生活
1、 什么是降水
2、 降水量的測定
(二) 降水的季節變化
(三) 降水的分布
1、 影響降水分布的因素
2、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
六、練習與拓展選題
1、 由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是怎樣變化的?
2、 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與大陸兩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
3、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和最貧乏的地區各分布在哪里?
4、 南通地區的降水在季節分配上有何特點?對農業生產有何影響?
七、個別與重點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