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星球版地理教學設計八上:地形分布(2)
第二單元 自然環境 第1課 地形分布(2)主要地形區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
1、 培養學生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觀點。
2、利用有關景觀圖,結合經典歌詞和著名古詩,讓學生感受“高原壯闊雄渾;平原坦蕩富庶;盆地群山擁抱,物產豐饒;丘陵和緩起伏,名山勝景無數等”大自然的神奇之美,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能在中國地形圖上準確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位置,并能說出各自的邊界山脈。
2、使學生弄清楚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丘陵的主要特征及它們分布的共同特點。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運用比較學習法比較同類地理事物的能力。
重點: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位置及特征。
難點:我國復雜的自然條件的優勢與不足,三大平原的成因。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準備:中國地形圖,各高原景觀圖,各盆地地形示意圖,平原景觀,丘陵景觀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在上一節課里,我們學習了中國地形概貌及主要山脈,現在請同學們回答:①我國地勢的特點是什么? ②請同學在“中國地形圖”上指出各階梯的分界線。 ③根據“中國地形圖”說出第一、第二級階梯上的主要地形類型。 教師點題:我國地形多種多樣,有高原、盆地、山脈、丘陵、大陸架等。今天我們重點學習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板書】 四大高原
1、教師提問:在讀“中國地形圖”時,同學們是否思考過一個問題:我國四大高原在地形特征上有什么共同之處?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海拔較高,頂部地面坦蕩或起伏不大,邊緣比較陡峻的廣大地區,就是高原。
同學們再觀察“中國地形圖”?偨Y一下四大高原的不同點,要求學生討論后填寫表格。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概括:
青藏高原:雪山連綿,遠看是山,近看成川。
內蒙古高原:地面坦蕩,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原野。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云貴高原:峰嶺眾多,地面崎嶇,只有山間的山盆地地勢較平坦。
【板書】 四大盆地
2、讀掛圖:四大高原的分布(位置、邊界)及主要的特點之表格。
教師引導:為什么各個高原又有著如此大的差別,它們是怎么形成的呢?在解釋黃土高原成因的同時,簡單介紹青藏高原、云貴高原的成因及其它特點,以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的求知欲。教師引導:在第一、二階梯上,除高原外,還有四大盆地。指地形圖,請學生想象盆地的形態。學生回答。
教師補充:大部分高原、盆地地區,或高寒,或沙漠廣布,或地面崎嶇、溝壑縱橫?傊鼈兊淖匀粭l件惡劣。所以,這些地區目前仍是我國經濟相對貧窮落后有待發展的地區;但由于其自然條件獨特,在近些年也充分展示了發展潛力,如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柴達本盆地的鉀鹽、青藏地區的牦牛、內蒙古的畜牧業、四川盆地的農業以及新疆、內蒙、云南等邊境地區的邊境貿易、旅游業正在蓬勃發展。若能加大這些地區的經濟、人力投入及交通建設,昔日偏僻、落后的地區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為我國新的經濟熱點地區。讓我們期待那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