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及答案全冊3
第11課 “伐無道,誅暴秦”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有關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并了解楚漢之爭的簡單情況。
學習重點: 秦的暴政和秦末農民起義
學習難點: 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是本課難點。
課堂導入:
1、以“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或電影《英雄》導入。
自主學習:( 用15分鐘的時間閱讀課本,找出下列問題并記憶。)
一、秦的暴政:
1、秦的暴政表現在哪些方面?
二、陳勝吳廣起義
1、根本原因__________直接原因_________
2、時間_______、地點________、領導人________
3、建立政權地點__________
4、打到咸陽附近,發展到________人。
5、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農民起義推翻秦朝
1、秦朝滅亡:
(1)巨鹿大戰:時間:__________ 地點:__________ 雙方:__________ 結果:__________
(2)__________直逼咸陽,秦朝滅亡。
2、西漢建立:
時間:_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 建立者: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課本63頁動腦筋。
2、有人認為如果陳勝、吳廣等人在前往漁陽戍邊的途中,沒有遇到大雨,秦末農民戰爭就不會爆發。你認同這一觀點嗎?為什么?
3、比較劉邦、項羽在秦亡前后所領導的戰爭的目的,楚漢戰爭與此前進行的農民戰爭的性質一樣嗎?
精講點撥:
1、教師給出史料:
秦朝刑法非常殘酷,各種刑法無所不用其極,以致“刑戮相望于道”——《過秦論》賈誼。
《漢書•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罰的殘酷說:“赭衣(秦時罪犯皆著紅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監獄像市場一樣擁擠),天下秋怨,潰而叛之。”
2、農民戰爭是第一次學習的課題,要在學習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時間、地點、領導人、事件、影響或意義)和三步曲(原因、經過、結果)。
3、總結陳勝、吳廣這次起義的特點就是:揭竿而起,斬木為兵。
4、秦末農民戰爭分為兩個階段。
5、陳勝、吳廣起義是反抗暴秦,而楚漢之爭是為了爭奪帝位,他們的戰爭性質是截然不同的。
6.指導學生將秦朝的重大歷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如下圖),訓練學生梳理歷史知識的能力,教會其列表歸納史實的方法,從宏觀上把握整個秦朝歷史的發展線索。
時間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滅六國,秦朝建立
公元前2XX年 大澤鄉起義
公元前2XX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XX年 秦朝滅亡
公元前2XX年 楚漢戰爭開始
公元前2XX年 楚漢戰爭結束,漢朝建立
達標檢測:
1.秦朝的暴政表現在( )
①每年役使三四百萬人去興修豪華的宮殿、陵墓和長城 ②每年有幾十萬人攻打匈奴和戍邊 ③制炮烙之刑懲罰犯法的人 ④實行族誅 ⑤實行連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2.秦朝的暴政對社會造成的最根本影響是( )
a.階級矛盾尖銳 b.政局動蕩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