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
p105
73、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省),加強了夷洲與大陸的聯系 p106
74、266年,司馬炎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掉吳國,結束了分裂局面。 p108
75、從東漢末年以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陸續內遷。p109
76、3XX年西晉滅亡,317年皇族司馬睿重建晉朝,都城在建康,史稱“東晉” p109
77、383年,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 。 p11o
78、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79、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現了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四個王朝。北魏和四個王朝統稱為北朝。p116
80、 南朝的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的第7位。p118
81、北朝的賈思勰著有《齊民要術》一書,這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p119
82、北魏的酈道元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p119
83、東晉的王羲之有代表作《蘭亭序》,稱后人稱為“書圣” p122、
84、東晉的顧愷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p123
85、南朝的思想家范縝,他撰寫了《神滅論》。p124
86、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石窟: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p124
問答題:
1、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意義?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p38—39
內容: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義:使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教育上:他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先后培養的學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要求學生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
3、評價秦始皇。 p57、p62
答:秦始皇對我國歷史作出過巨大的貢獻:他順民心,完成統一,他自稱皇帝,總攬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后由皇帝決斷。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修長城開發南疆,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同時,他又是一個殘暴的封建皇帝,他廣修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訂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總之他是一個有大功也有大過的皇帝。
3、漢武帝為實現大一統采取了哪此措施?p68、p74、p78
答:漢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議,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興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
③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現經濟上的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