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歷史時期 中原與匈奴的關系
戰國
秦
漢 漢高祖
漢武帝
漢元帝
【過渡】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決定采用軍事手段來解決匈奴問題,另一方面在外交政策上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昭告天下,招募大漢使者,出使西域,聯合西域夾擊匈奴。一紙榜文,結果卻引出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件壯舉,成就了一位堅忍不拔開拓進取的民族英雄——他就是張騫。
b、張騫出使西域
我國著名的史學家翦伯贊稱贊他時說:“他是一個冒險家、又是一個天才的外交家,同時又是一員戰將,真可謂中國歷史上出類拔萃之人物也。”(大屏幕展示)
為什么翦伯贊稱張騫為冒險家、外交家和戰將嗎?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二目,用史實來證明歷史學家對他的評價,完成我們的學案。
1、 之所以是冒險家,是因為:
(1)他會遇到匈奴的重重哨卡。
(2)對于中原人來說,西域是一個遙遠而又神秘,未知和荒涼的地區。大月氏的具體位置也無從知曉。沿途到處是荒漠,流沙,戈壁、惡劣的氣候。
(3)教師展示鳴沙山,月牙泉,火焰山,樓蘭,雅丹地貌。從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文字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當年西域之行的艱辛與蒼涼。(黃沙西際海,白草北連天。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2、之所以是戰將,是因為:
匈奴XX年囚禁,始終保持漢節而不失。如:黥面。
3、之所以是外交家,是因為:
兩次出使西域
時間:公元前138年,目的。
公元前119年
成果:第一次出使,此行雖然沒有達到聯合大月氏的目的,XX年的經歷使漢朝對西域諸國的情況有所了解。
第二次出使,張騫帶著烏孫的使者回到長安,他和他的副使相繼出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國。足跡踏遍中亞、南亞、西亞各地。漢使最遠到達羅馬和北非地區。漢朝和西域建立了友好關系,雙方使節、商旅來往不斷。
張騫出使西域有怎樣的意義呢?
展示:1、張騫出使西域路線。2、今天的地名。3、意義
4、從張騫身上你體會到了什么精神?
不畏艱險、勇于開拓的獻身精神和堅強的意志。
通往西域的道路開通后,西漢王朝怎樣保持道路通暢、為來往的使團、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護呢?
(1)學生掌握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的作用、意義。
(2)在通往中亞、西亞的路線上修道路,設驛站、筑長城。
【過渡】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曾說過:"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張騫用他的毅力、勇氣和非凡的膽識踏出了一條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交往之路,從此一條橫穿歐亞的路上通道產生了,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