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的創立
(3)促進了 的發展。
2.廢除: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 多年,直到 末年才被廢除。
【合作探究】(10分鐘,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完成下列問題)
活動一:動腦筋:明經考試有一種叫做“帖經”的試題類型;考官任意選取《五經》中的某一段,用紙條遮蓋其中的幾個字或幾句話,要求考生將其默寫出來。你怎樣看待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現在的考試中有相似的題型嗎?
明經考試中的“帖經”,是封建統治者用儒家學說統治、禁錮人們思想的表現。這種試題題型,有利于強化記憶,但不利于讀書人發揮自己的見解。他類似于今天的填空題。
活動二:你認為唐朝的進士科重視詩賦考試好不好,為什么?
唐朝進士科重視詩賦,對于唐朝文學繁榮和發展、詩歌藝術的普及與提高是有利的。對于確立唐詩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地位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展示點評 歸納提升】
【當堂檢測】
1.選拔優秀的官吏,是穩固統治的一個重要方面。魏晉以來,官員的選拔卻沒有遵循這個規律,其官吏主要是從各地哪一階層子弟中選拔的 ( )
a、高門權貴 b、平民百姓 c、優秀的文人d、有戰功的武將
2.1847年,曾到過中國的杜麥斯出版了《中國札記》以近乎狂熱的態度呼吁建立起向全體英國臣民開放的競爭性的考試制度,從而提高英國行政官員的的水平,并促進大英帝國的團結,這種開放的競爭性的考試制度在中國最早出現于( )
a、秦朝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
3.隋煬帝雖然是暴君,但是文化上卻有重要的貢獻,以下制度的形式與他有關的是( )
a、世襲制 b、分封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
4.“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這一現象,與下列哪項制度的推行直接有關( )
a、禪讓制 b、郡縣制 c、分封制 d、科舉制
5.“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說明人們普遍推崇” ( )
a、明經科 b、進士科 c、特科 d、武科
6.青年周凱武藝高超,優善于騎射,后被當地州官選送參加武舉考試,結果考試中。此時可能發生在下列哪位皇帝時期( )
a、隋文帝 b、隋煬帝 c、唐高祖 d、武則天
7.科舉制的建立和完善,從本質上反映了統治者( )
a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的需要 b籠絡讀書人的策略
c發展教育事業的舉措 d擴大統治基礎,強化中央集權的需要
8.18世紀,西方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等都肯定中國的這種制度,這種制度防止了權力的世襲花,保證了知識階層的合法對流。你認為這種制度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