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出示標題“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漢武帝時,開始大規模的對匈奴用兵,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衛青、霍去病漠北大破匈奴。
(出示衛青、霍去病的有關資料)
(衛青,河東平陽人。衛皇后弟。本平陽公主家奴,后被漢武帝重用,官至大將軍,即最高的軍事將領。多次帶兵同匈奴作戰,屢立戰功。史書說:衛青為人,謙虛愛士,深得部下擁戴。
霍去病,河東平陽人。衛青的外甥,善騎射。18歲跟隨衛青作戰,官至驃騎將軍。霍去病為人,很少說話,敢于沖鋒陷陣。常帶領精壯的輕騎兵,遠離大軍,深入蒙古大沙漠數千里,追擊匈奴貴族。)
(出示西漢和匈奴戰爭圖)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分兵攻打匈奴,衛青軍隊殲滅單于主力,霍去病也大破匈奴兵。
根據大家掌握的資料,看誰能給大家講一個衛青或霍去病的故事?
通過剛才大家講的故事我們思考一下:
衛青、霍去病擊敗匈奴有何作用?
我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么?
學生討論后踴躍發言
漢武帝時,發展經濟,發展軍事,使國力大大加強;
漢武帝認識到屈辱的“和親”政策不能制止匈奴的南下;
漢武帝決心改變被動挨打的局面,要用“戰”的方法來解決匈奴的威脅。
學生看或閱讀大屏幕上的有關資料。
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的勝利,使西漢北部邊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經濟文化的發展;
使北方邊郡長期以來所受到的匈奴的威脅,基本得到解除。
衛青、霍去病為擊敗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勛,他們這種以民族利益為重,而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在這個教學過程,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動腦筋思考、發言,一環扣一環,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的能力。
利用地圖使學生產生直觀印象。
可能愿意講的學生較多,教師要掌握好時間。
指導學生思考問題,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讓學生暢所欲言。
學生回答不完整時教師加以引導,但不要自己敘述,讓學生自己發現答案。
漢武帝時,大規模出擊匈奴,使匈奴的勢力遭到沉重打擊,從此再也無力與西漢反抗。公元前1世紀中期,匈奴分裂為幾部,彼此攻殺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領呼韓邪單于向漢朝稱臣,同西漢訂立了和好盟約。到了漢元時,他主動提出愿和漢室通婚,請求和親。宮女王昭君自請前往,這樣有了歷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出示標題)
(出昭君圖和資料)
(昭君,南郡秭歸人,姓王名嬙,昭君是她的字,漢元帝時被選入宮。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親,她自請嫁匈奴,被稱為寧胡閼氏。她出塞和親,對漢匈的友好合作關系,起了積極的作用。)
現在關于王昭君的資料和有關的電視劇很多,誰能根據預先掌握的資料,給大家講一下王昭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