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第16課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課程標準:
講述張騫通西域等史實;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西域都護的設置、絲綢之路開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實;能夠正確識讀“張騫通西域路線圖”和“絲綢之路示意圖”,初步掌握識別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能夠正確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識讀“張騫通西域路線圖”和“絲綢之路示意圖”;收集從西域傳來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與中原經濟文化交流的史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張騫克服困難、不辱使命等內容的學習,培養不畏艱難險阻、勇于開拓的精神和堅強意志;通過絲綢之路開通后東西方頻繁經濟文化交流的事實,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張騫通西域的意義;活動課的組織教學問題。
教學方法和手段:多媒體教學、學生自主性探究學習、教師指導點評。
教學工具:幻燈片、投影儀、背投、聯網電腦等多媒體設備。
板書設計
一、中原王朝與匈奴的和、戰
1、 漢初與匈奴的和親政策
2、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
3、昭君出塞
二、張騫出使西域
1、西域的地理位置
2、出使西域的原因
3、兩次出使西域的過程
4、西漢對西域的統治
三、絲綢之路的開辟
1、絲綢之路是如何形成的?
2、絲綢之路的地理位置
3、絲綢之路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同學們,漢武帝通過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大一統”政策,穩定了西漢的內政,憑借“文景之治”時期打下的雄厚物質基礎,他的雄才大略開始得以盡情的施展。漢武帝時期,西漢的勢力開始向中國的西部拓展,對外交往變的活躍起來了。那么,你們知道誰是中原和西域交通的開拓者嗎?是誰勇敢的揭開了籠罩在中國西部地區的神秘面紗呢?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又是怎樣的一番瑰麗的景象呢?懷著一系列的疑問,今天,讓我們走進西域,踏上絲綢之路,去感受歲月的滄桑,了解在那發生的許許多多動人的傳說和故事。
講授新課
一、中原王朝與匈奴的和、戰關系
關于戰國時期的匈奴,指導學生閱讀課文79頁的小字內容。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并在那里設縣,從內地移民到那里生產和生活,安定了北部邊境,也為進一步開拓西域奠定了基礎。
1、 漢初與匈奴的和親政策
西漢初年,匈奴迅速發展起來。尤其是冒頓單于統一蒙古后,進入極盛時期。
冒頓是頭曼的兒子。當他已被定為繼承人的時候,頭曼單于寵愛的閼氏生少子。頭曼愛少子,欲廢冒頓,送冒頓到月氏作人質。此后,頭曼發兵攻月氏,欲激怒月氏而殺冒頓。月氏果然欲殺冒頓。在緊急關頭,冒頓盜其善馬,亡歸匈奴。頭曼見冒頓勇壯,覺得殺了可惜,遂改變主意,命他為萬騎將領。
冒頓日夜練兵,教士卒射獵鳥獸。他以鳴鏑為號令,規定:“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以鳴鏑射自己的善馬。有些將士不敢發箭,冒頓便把他們統統斬殺。而后,冒頓又鳴鏑射其愛妃。將士仍有猶豫未射者,冒頓又把他們殺掉。不久,冒頓以鳴鏑射其父的善馬。將士皆隨鳴鏑發箭,至此,將士已養成絕對服從的軍紀。后來,冒頓率將士隨其父狩獵。突然,冒頓鳴鏑射其父頭曼單于。將士皆隨鳴鏑放箭,頭曼單于被亂箭射死。冒頓既殺頭曼單于,隨即盡殺其后母與弟以及大臣不服從者,自立為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