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東胡看到匈奴內部斗爭,冒頓政權未穩,認為有機可乘,遣使匈奴,要求得到原頭曼單于的千里馬。冒頓尋問群臣的意見,群臣皆說:“千里馬,匈奴寶馬也,勿與。”冒頓卻說:“奈何與人鄰國而愛一馬乎?”他答應把千里馬送給東胡王。東胡王以為冒頓軟弱可欺,又提出要冒頓單于的閼氏。冒頓問群臣。群臣皆怒曰:“東胡無道,乃求閼氏,請擊之。”冒頓說:“奈何與人鄰國愛一女子乎?”又把閼氏送給東胡。東胡兩次得手后,日益驕橫,得寸進尺,竟然提出要獨占東胡與匈奴之間的大片空地。冒頓又問群臣。群臣回答說:“此棄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冒頓勃然大怒,斥責說,“地者,國之本也,奈何予之!”他把主張予的大臣統統殺掉。然后,冒頓出擊東胡。由于東胡毫無準備,冒頓大破東胡,擄掠畜產、人民,勝利而歸。
冒頓乘勝第一次統一了大漠南北,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匈奴的軍事力量得到了迅速發展,擁有騎射兵力三十余萬。
匈奴族迅速發展起來,畜牧業興旺,冶鑄業也發展起來。金屬制品,裝飾著動物圖案,富有民族特色。在漢族的影響下,匈奴地區還逐漸有了農耕。而當時,正值秦末漢初,中原多事,無暇北顧。漢業初定,經濟凋敝。
此時,漢高祖采取了怎樣的民族政策呢?(板書:先戰后和)為什么?
匈奴在北邊的威脅已然存在。劉邦不斷遣人偵探匈奴的虛實。冒頓為了誘使漢兵進擊,把所有精兵隱藏起來,使漢人偵察看到的都是老弱殘兵。“使者十輩來,皆言匈奴可擊。”劉邦仍不放心,又遣劉敬偵查。劉敬回報說:“兩國相擊,此宜夸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贏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這時,大兵已經出發,劉邦聽不進劉敬的話,遂率三十二萬大軍,征伐匈奴。遇天下大雪,將士“墮指者十二三”。冒頓佯敗后退,“誘漢兵”。劉邦的先頭部隊行至平城,被冒頓的四十萬伏兵包圍,一連七日,內無糧餉,外不得援救。劉邦用陳平密計,遣使厚贈單于閼氏財物,還散布流言說,漢欲送單于美女以求和。于是閼氏勸冒頓說:“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于察之。”冒頓原與韓王信之將王黃、趙利約,二人之兵,逾期未至,冒頓懷疑有變。于是,納閼氏之言,解圍一角。劉邦這才率士卒逃出,與大軍會合。冒頓引兵還。平城之役,發生在漢七年,是漢匈關系史上的大事。它使劉邦看到匈奴不可以力取。于是他只好接受劉敬提出的和親政策,以“宗室女公主為單于閼氏,歲奉匈奴絮繒酒米食物各有數,約為昆弟”。
劉邦死后,子劉盈(惠帝)即位。前192年,以宗室女為公主嫁給冒頓單于為閼氏,另送千金財物,結和親之約。其后每年奉送一定數量的絮繒、酒、米、食物等,實踐了“和親”政策。從惠帝起經呂后、文帝、景帝六七十年間,“和親”政策成為西漢初期對待匈奴的一種屈辱政策。對此漢王朝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高帝九年始,直至武帝元光二年才告終止。冒頓對此并不滿足,公然致書呂后,以極其侮謾的言詞提出“愿游中國,娶呂后為妻”。季布提醒呂后,“高帝平城之敗,至今呻吟之聲未絕,傷痍者甫起”。呂后只得強忍怒火,婉言相拒,并贈冒頓車二乘,馬二駟。漢文帝初年繼續與匈奴“和親”。文景帝先后在前174年、前156年和前152年將公主嫁給單于稽粥為閼氏。年年奉送財物,不斷增加金帛、絲絮數量,卑辭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