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學案) 燦爛的宋元文化(二):
點擊::第一范文 課件附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宋元時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學、宋詞及杰出的詞人、元曲和關漢卿、繪畫和書法成就。
通過此期文化成就的介紹,引導學生體會“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并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初步分析歷史現象的初步能力;通過對宋詞、元曲、繪畫、書法藝術作品的鑒賞,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鑒賞力。
↘過程與方法
截取《上下五千年》宋元文化部分史學、文學、藝術等資料片,豐富與充實課堂教學內容;采用自學法、師生討論法、比較法、歌訣法等完成教與學任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資治通鑒》的寫作過程及其他文化卓越成就,培養學生形成嚴謹的治學態度;對祖國燦爛文化的驕傲感。
●設計思路
重點、難點的解決方案:
↘重點
“司馬光和《資治通鑒》”與“宋詞與元曲”是本課的重點內容。
在“司馬光和《資治通鑒》”這一重點內容上,教師搜集有關司馬光的小故事,充實教學內容;同時分析該作品出現的背景、注意與《史記》的縱向比較,突出編年體的特點。
在“宋詞與元曲”這一重點內容上,加大學生對這些作品的感知能力,強調學生對作品要多讀,通過朗讀原作,領會作品風格。
↘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在介紹史學、文學、藝術等方面成就時,如何使學生逐步形成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看待文化現象的能力。教師將反映此時代特征的相關作品加以綜合比較,幫助學生感性認識這一觀點。以此突破這一難點。
●教與學方法
↘提問法
↘答疑法
↘討論法
↘歌訣法
●教學資源
↘光碟《上下五千年》宋元部分:史學、宋詞、元曲、《清明上河圖》。
↘資料司馬光小故事、部分宋詞等。
●板書設計
一、司馬光和《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司馬光,戰國五代編年忙。
二、宋詞和元曲
1、辛棄疾、李清照;宋蘇軾,三詞佼。
2、元關漢卿《竇娥冤》,斥地又罵天。
三、風格多樣的繪畫和書法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北宋末東京繁榮景。
●--
教學過程
提示或建議
↘復習提問
宋元時期我國科技成就
↘導入新課
宋元時期,我國不僅科技成就突
出,史學、文學、藝術等成就也
光彩奪目。
↘講授新課
第14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二)
一、司馬光和《資治通鑒》(板書)
(問題)1、《資治通鑒》的作
者?生活的時代?
2、《資治通鑒》的內容?
3、《資治通鑒》的體裁、
特點及價值。
(板書)《資治通鑒》司馬光,
戰國五代編年忙
同學們對司馬光應該非常熟悉,
誰能講講他的小故事?
我們前面還學習了司馬遷,(問
題)這兩人如何區分?
(教師補充)紀傳體是以人物為
中心編寫;編年體是以年、月、
日等時間順序編寫,就象我們的
歷史課本編寫體例一樣。
(教師講述)《資治通鑒》是一
部繼《史記》以后我國著名的史
學巨著
(問題)為何在北宋時期出現這
一巨著?
(教師講述)北宋王朝與少數民
族長期的沖突中,多數處于劣
勢。加之北宋國內出現的一系列
困難,促使北宋的政治家們積極
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于是他們
把目光投向歷史,通過總結歷史
上的經驗教訓,以為當世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