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學案) 燦爛的宋元文化(二):
借鑒。這是《資治通鑒》問世的
根本原因。
(教師講述)司馬光寫作《資治
通鑒》態度非常嚴謹,(舉例)
他40多歲時開始編寫《資治通
鑒》,為了盡快完成編寫工作,
他取來一塊圓木,用工具把圓木
刮得光光亮亮,當枕頭用,每當
疲倦極了的時候,他就在木枕上
小睡一會兒。如果一翻身,頭便
會從木枕上滑下來而驚醒。只要
一醒,司馬光又馬上開始編寫工
作。
司馬光給這這個木枕取了一個
名,叫“警枕”,意思是:警惕
自己,加緊編寫《資治通
鑒》,終于在司馬光去世的前
兩年,一部貫穿古今的編年體通
史巨著《資治通鑒》完成了。司
馬光死后,人們發現《資治通
鑒》的部分殘稿整整堆滿了兩間
房子,有人翻閱其中的篇章,竟
沒有看到一個寫得潦草的字。
(問題)從中你可以看出司馬光
的哪些品質呢?
(教師講述)《史記》、《資治
通鑒》都是我國古代優秀的史學
作品,主要是因為他們都能秉筆
直書,客觀地記述和評價歷史,
如司馬遷,能夠直言漢武帝好大
喜功的過失,能將陳勝放在世家
的高位,司馬光能客觀評價歷朝
皇帝,不因他是宋孝武帝而對他
的昏庸腐朽避而不談,正因為如
此,他們的作品才能夠熠熠生
輝,成為史學界典范作品。
(練習)
1、同學們使用的歷史教科書是按
照年代先后順序編寫的,這叫
“編年體”,下列在編寫體例上
與歷史教科書類似的是( )
a《資治通鑒》b《史記》c《夢溪
筆談》d《詩經》
2、某校初一年級的同學正在正在
編排歷史劇《唐太宗》,下列書
籍可供他們參考的是( )
a《史記》b《漢書》c《資治通
鑒》d《三國志》
3、《史記》和《資治通鑒》記載
重合的歷史時期是( )
a從黃帝到漢武帝b從戰國到五代c
從戰國到漢武帝d從漢武帝到宋神宗
4、判斷題:《資治通鑒》是按
年月日順序,敘述了從戰國到五
代的歷史,將近500卷。( 。
(教師講述)宋元時期,不僅史
學成就突出,而且文學成就也是
一個璀璨時期。
二、宋詞和元曲(板書)
1、辛棄疾、李清照;宋蘇軾,三
詞佼。(板書)
2、元關漢卿《竇娥冤》,斥地又罵天(板書)
(問題)請對比分析辛棄疾、李
清照、蘇軾三人在詞的風格上的
異同?
(練習)請仔細品位下面三首南
宋時期的詩詞,請你談談,這三
首詩詞的共同主題是什么?由
此,你發現文學作品與社會有什
么關系?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
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
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菩薩蠻·書西江造
口壁》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
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
忘告乃翁!
──陸游《示兒》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
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
血。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
闕!
──岳飛《滿江紅》
(教師講述)這三首詩詞,都體
現出了當時的時代特征,毛澤東
曾講過“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
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
頭腦中的產物”。因此,文學、
藝術的發展的確是以經濟和政治
為基礎的,沒有宋金對峙和金兵
南下,就不會有辛棄疾、陸游、
岳飛詩詞中對祖國山河分裂悲痛
等內容,如果沒有元朝封建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