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及作業設計
c.紂——周武王 d.周幽王——犬戎
6、 閱讀下列兩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夏朝的一位國王把人當坐騎,還把自己比喻為太陽,人們對他恨之入骨,紛紛咒罵他:“你這個太陽啊,什么時候才能滅亡……
材料二 商朝的一位國王,在都城北邊沙丘,養著各地進貢的珍禽異獸,還造了“酒池肉林”,后妃大臣嬉戲游樂。發明炮烙酷刑……
請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國王”別是誰?
(2)他們的所作所為導致了怎樣的后果?從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參考答案:1-5 ccaca 6、(1)分別是夏桀和商紂。(2)最終導致國家的覆亡。啟示: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符合題意即可))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比較淺顯,知識點明確。如果單純的學習識記夏商西周三個朝代的更迭,記住幾位暴君,這對于學生來說太枯燥無味了,他們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沒有了探究的熱情。鑒于此,我采用了“講故事,學歷史”的教學思路,迎合了初一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的學習,同時也進行了問題的探究,這一切似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學生樂在其中,效果是比較理想的。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如第一環節的學習成果為第二環節的探究感悟做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在第二階段的探究熱情也很高漲,此時的點撥指導就能發揮特效。指導方式方法多樣,如第三階段的圖示分解法、換算法等方法,不僅有利于化解難點,還使學生的思路開闊,學生的興趣濃厚,這樣,理解知識、歸納結論便水到渠成。
不足與改進措施:故事可借助多媒體課件來展示,這樣省時高效,學生的探究學習可能會更充分深入一些,教學效果可能會更理想。故事間的過渡銜接還應進一步的斟酌完善,使故事與問題銜接更為流暢,形成一個有機的完整的體系。教師的點撥引導有時會束縛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放不開。教學中,教師也要學會傾聽,相信學生,不要過多干涉、控制學生,要多鼓勵學生,讓他們充分展現探究成果,大膽表達個人的觀點和認識。這樣,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思維,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