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 教學設計
[板書]2.中英《南京條約》
[教師講解]同學們,關于《南京條約》的內容,可以歸納為四點,請同學們根據課本內容把它歸納出來。
[學生歸納]《南京條約》的內容可歸納為割地、賠款、通商、議稅八字。
[教師分析]確實是這樣,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些條款。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關于香港問題,我們應清楚,它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個部分。香港島是《南京條約》割出去的。九龍半島是在《北京條約》割出去的。新界是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借的,租期99年,一直到1997年我國政府才把這三個部分連同附近的島嶼全收了回來。(教師講香港島被割時,應結合下面地圖講解,增強學生的空間概念)
香港地區示意圖
關于賠款問題。2100萬銀元約合白銀1500多萬兩,這個沉重的負擔全部加在農民頭上。關于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和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兩款。使外國商品大量涌入中國市場,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對中國自然經濟的破產起了推動作用。鴉片戰爭后,中國成為世界上關稅最低的國家。中國東南沿海的手工業受到外來商品的沖擊,開始解體。
[教師過渡]既然鴉片戰爭使清政府從領土、關稅、貿易方面喪失了一系列主權,那么,這勢必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最后一個問題。
[板書]3.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師引導]我們先來看一看課本上最后一句話: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教師講解]半殖民地半封建不是指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是政治上是殖民地,經濟上是封建。半殖民地的含義是名義上、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受列強控制和壓迫。是喪失了部分的主權而不是全部的主權,它是歷史的沉淪。半封建的含義是原有的封建經濟遭到破壞。有了一定資本主義成分,但仍保持著封建剝削制度。即既保留了封建主義,又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資本主義。我們再結合《南京條約》的內容,就會明白:《南京條約》簽訂后,中國雖然是形式上獨立的國家,但其獨立自主的政治已開始受到外來的干預;以自然經濟為特征的封建社會也受到外來資本主義的沖擊,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會,因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也可以讓學生根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義,結合《南京條約》內容,經過討論后得出結論)
[布置作業]
1.到廣東領導禁煙運動的清朝大臣是( )
a.林則徐
b.鄧廷楨
c.琦善
d.奕山
答案:a
2.在《南京條約》里割出去的香港部分是( )
a.九龍半島
b.新界
c.香港島
d.整個香港地區
答案:c
3.下列城市中不是《南京條約》里規定的通商口岸的是( )
a.廣州
b.福州
c.上海
d.南京
答案:d
4.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請你分析一下,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危害?
參考答案:割香港島,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巨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五口通商、協定關稅有利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