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3、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政權,西漢滅亡。公元( )年,西漢皇族劉秀稱帝,定都( ),史稱東漢,劉秀就是( )。光武帝末年,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史稱( )。
第14課 兩漢經濟的發展
1、( )時期,下令治理黃河,他親臨治河工地,命隨從的文官武將都去背柴草,堵塞決口。東漢( )令水利專家( )主持修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黃河大堤。
2、漢代的農具有很大進步。西漢的耕犁,安裝了便于翻土碎土的( ),比歐洲早了( )多年。牛耕普遍使用( )的耕作方法,使用新型播種工具( ),大大加快了播種速度。
3、漢代的絲織業,已經使用( ),而且( )技術也很高。東漢的南陽太守( ),發明了( ),利用水力鼓風冶鐵,比歐洲早了( )多年。
4、西漢都城( )和東漢都城( ),規模宏大,人稱東西二京,城里有專門的商業區,叫做( )。
5、列舉兩漢時期提高生產效率的兩項科技發明:耬車、水排。
第15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1、匈奴族在( )過著( )生活,( ),匈奴的杰出首領( )單于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強大的國家。西漢初期,限于國力,不得不對匈奴實行( )。漢武帝時,國力強盛,組織了強大的騎兵部隊,開始對匈奴進行大規模反擊,奪取了( )和( )地區。( )年,漢武帝派( )、( )出擊匈奴,經過( )戰役的沉重打擊,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2、公元前1世紀中期,匈奴分為幾部,其中一部的首領( )單于向漢朝稱臣,南遷到( )附近。同西漢訂立了和好盟約。( )時候,( )單于請求和親,宮女( )自愿前往。
昭君和親的意義:呼韓邪單于和昭君,為漢匈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3、列舉秦漢時期為反擊匈奴作出重要貢獻的三位將領:蒙恬、衛青、霍去病。
4、探究:秦始皇功大于過,還是過大于功?(見《同步訓練》第55頁)
第16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1、兩漢時期,人們把現今甘肅( )和( )以西,也就是今天( )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 )。公元前( )年,漢武帝為了聯絡( )人共同夾擊匈奴,派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 )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
2、公元前( )年,西漢政府設立( ),總管西域事務。意義:從此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包括今新疆地區在內,開始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