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青銅文明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全面的了解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鑄造為代表的青銅文明;了解奴隸制下奴隸的悲慘境遇。
通過對“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的討論,培養學生利用辯證唯物主義評價歷史的能力。
通過司母戊鼎出土的敘述,培養學生文物保護意識;通過學習商周燦爛的青銅文明,使學生感悟到我國歷史文化的悠久,從而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培養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以司母戊鼎為例,探討夏商周青銅工藝的高超。
教學過程:
導入:
(1)前面我們學習了原始社會,回憶一下當時人們使用的工具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木、石、骨、陶器
傳說大禹治水以后把全國劃分為“九州”,并鑄造“九鼎”代表中國的九州。
禹的九鼎是由什么材料鑄成的?
青銅器
從這個傳說可以看出我國從什么時候開始就已經學會鑄造青銅器了?
原始社會的末期。
1975年在河南偃師二里頭村出土的飲酒器具“乳丁紋平底爵”距今約36XX年,是目前所見最早的青銅器具,證實夏朝的青銅工藝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
到了商朝,我國的青銅鑄造工藝已經十分高超,商朝進入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
(2)下面給大家看一件寶貝。(出示司母戊鼎復制品)
下面我們就以司母戊鼎為例,探討夏商周青銅工藝的高超。
(3)以世紀寶鼎導入。
這是聯合國成立50周年前夕,中國送給聯合國的生日禮物——世紀寶鼎。大家知不知道世紀寶鼎實際上是中國哪件文物的復制品——司母戊鼎。
在聯合國成立50周年之際,為什么中國贈送司母戊鼎的復制品給聯合國做生日禮物?
鼎是代表和平、發展和昌盛的吉祥物。中國把司母戊鼎的復制品送給聯合國,也是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這節課我們就回到三四千年前,來領略一下我們夏商周時期燦爛的青銅文明。
出示課題。
出示司母戊鼎復制品。
首先我們就以司母戊鼎為例,看看商周時期青銅鑄造的高超工藝。
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找一個同學做解說員,給我們介紹司母戊鼎。(它究竟有多大,多重,它是怎樣被發現的,又是怎樣鑄造出來的)
1、材料
青銅和銅有什么區別?
青銅是銅、錫、鉛的合金制成的,它的熔點比銅低,但硬度比銅大。
2、大小、重量:司母戊鼎高1.33米,長1.1米,重832.84公斤,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青銅器。
3、出土: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鼎,它的發現也是非常有神奇色彩。司母戊鼎于1939年在河南安陽出土。當時,日本帝國主義正大舉侵略中國。大鼎出土的消息傳出后,日軍派人四處搜尋,并出重金購買。為了保護好這一珍貴文物,當地群眾再次把它深埋起來。1948年,大鼎在南京首次公開展出,立即引起轟動。司母戊鼎的復制品(世紀寶鼎)作為中國人民的珍貴禮物,現已被聯合國永久收藏。(培養學生文物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