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第6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輝煌燦爛,源遠流長,一脈相承,表明我國古代文明具有極其強大的生命力。
2)比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
3)展示“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實物模型及相關圖片,結合資料具體分析其鑄造過程和特點,提高學習的興趣,增強直觀認識。
2.情感和能力目標:
1)思考討論“為什么夏、商、西周會出現輝煌燦爛的文明成就?”在討論中理解“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歷史發展的進步”這一重要結論。
2)通過學習本課,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樹立人民創造歷史的正確人生觀。
重點難點
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是全課的重點內容。
難點:正確地理解“青銅文明”這一概念是本課的難點問題。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用具是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方法是啟發式的小組合作法,設計探究問題與學生質疑相結合,即在上一節課學習的基礎上,教師積極努力引導學生開展合作討論,從而得出正確結論;教師課下指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動手上網查資料,搜集史料,教師課堂上播放有關視頻,體會夏、 商、周青銅文明的輝煌。
學法指導
1.歸納法
(1)表格歸納法
通過表格,歸納出夏、商、西周手工業部門及發展水平等基本信息。通過歸納可以使我們認識到:我國發達的手工業不僅是青銅制造業“一枝獨秀”,而且是全面發展。
類別 發展水平 代表作品
青銅鑄造業 工藝高超,品種繁多,應用普遍,分布廣泛,其工藝技術處于當時世界前列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陶瓷業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玉器制造業 玉器雕刻工藝達到很高的水平 商朝的玉虎和玉象
(2)圖示歸納法
對于“燦爛的青銅文明”的理解可以采用下圖,通過圖示可以直觀感受到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情況,形成對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完整印象。
2.知識網絡學習法
通過知識網絡,有機串聯本課所學重點知識,既直觀清晰又便于理解記憶。如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可以采用下圖來突出其發展過程和分布的廣泛:
黃河流域:
3.讀圖學習法
學會從歷史圖片中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本課涉及內容距今年代遙遠,但插圖、照片較多,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因素輔助學習,會讓我們獲取很多有效的信息。如觀察《司母戊鼎》圖和《司母戊鼎制作想象圖》,會讓我們感受到其高超的工藝和規模的龐大,觀察《四羊方尊》圖可讓我們感受到其工藝的精美,觀察《商朝戴枷的奴隸俑》《殉葬奴隸遺骸》,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夏、商、西周奴隸制的殘酷、野蠻的本質,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隸制經濟高度發達是建立在對奴隸殘酷剝削基礎之上的。
教學設計
一、引導探究,導入新課:
采用故事導入法。教師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介紹司母戊鼎的發現經過,引起學生對青銅器的興趣,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想一想,商朝為什么能夠制造出這么大的青銅器?我們為什么把夏商周時代叫做青銅時代?我們這一課所講的“燦爛的青銅文明”又是指什么?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