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青銅文明1
七年級歷史教學學案
學科
歷史
設計教師
教授內容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時間預設
1課時問題預設:
1、猜想一下當時奴隸們怎樣制造青銅器?
2、夏、商、周時期,我國的農業、手工業、畜牧業都很發達,為什么以“青銅”作為當時文明的象征呢?
3、某鼎銘文記載:“五個奴隸等于一匹馬加一束絲”。這說明了什么?
4、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中原地區青銅文化的代表;“三星堆”文化是我國西南地區的代表。這兩種文化有所不同,為什么?
5、通過學習這節課,我最大的收獲是
我還需解決的問題有
___________________
學習目標
1.了解夏、商、周時期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的發展的情況;知道著名的青銅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通過分析帶枷的奴隸和殉葬奴隸圖,理解奴隸制度下奴隸的悲慘生活。
3.認識燦爛的青銅文明是建立在奴隸主對奴隸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的基礎上的,是奴隸創造了燦爛的奴隸制文明。
【學習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學習難點】對青銅文明的認識和理解知識結構:1、青銅器的高超工藝(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商周青銅鑄造的特點: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分布廣。2、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品種已基本完備。3、奴隸的悲慘生活:這時的燦爛文明是以奴隸的悲慘生活為代價的展示內容:一、問題情景
1999年以中國政府的名義送給聯合國一個“世紀寶鼎”;在XX年中央電視臺聯歡晚會上,全國56個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鄉的土倒在同一個鼎里,寓意56個民族是一家;在中國的成語里也有“一言九鼎”的說法。想一想,為什么中國人從古到今都重視“鼎”?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在課本上標出知識點并回答下列問題)
任務一:閱讀教材第26~27頁——“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 我國 開始出現青銅器,著名的青銅器有巨大的_________和造型奇特的_________等。
⒉ 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_________也盛行一種獨特的、舉世聞名的______文化。出土有_________、大型青銅_________、青銅_________等。
⒊ 夏、商、西周的陶瓷業也很發達,我國是世界上_________的國家。
任務二:閱讀教材第27頁——“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⒋ 夏、商、西周是以_____為主的社會,____也相當發達,后代稱為粟、麥___、___和___的“五谷”,商周時已經備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