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第一冊學習綱要及練習(人教新課標)
七、判斷淝水之戰同在此以前歷史上哪幾次戰爭相似?這些戰爭雙方所取得的經驗、教訓,對于現代戰爭是否有借鑒的意義?為什么?
答:從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來看,與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有某些相似。戰爭的形式和手段雖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但戰爭的規律和決定戰爭勝負的基本要素不會變,因此用于指導戰爭的基本原則也就不會改變。所以,古代戰爭的經驗、教訓對于現代的戰爭仍有借鑒的意義。如《孫子兵法》,至今仍為各國將帥所重視,成為他們經常學習的著作,就是一個突出的例證。
【自我檢測】
一、______年______建立西晉,都:______,______年西晉滅吳,統一南北。
二、東漢、魏、晉時期內遷的“五胡”:
-------27-----
三、______年______攻入長安,西晉滅亡。
四、淝水之戰
1、______世紀后期______族建立的______統一黃河流域。
2、______年,苻堅率前秦攻打東晉,東晉抵抗,雙方在______大戰,前秦失敗,這又是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______的成語和這次戰役有關。)
3、淝水之戰之后, ______年______稱劉裕稱帝,國號“______”,東晉結束,此后南方經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個朝代,總稱“______”。
五、江南地區的開發:
原因:a;b;c。六、為什么西晉統治統治短暫(課本課本第126頁)
七、判斷淝水之戰同在此以前歷史上哪幾次戰爭相似?這些戰爭雙方所取得的經驗、教訓,對于現代戰爭是否有借鑒的意義?為什么?
第20課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課堂導學】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系統地了解南北朝時期我國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實,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在民族問題上的正確觀念,認識到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我國歷史上民族關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民族融合的前提條件。
【知識梳理】
一、北方北方的統一和民族大融合:4世紀后期,鮮卑族建立北魏, 439年,北魏統一黃河流域。
二、北魏建立后,定都:平城,后孝文帝遷都洛陽。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5世紀末,北魏統治者實行改革:
a: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b: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
c: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為姓元;
d:鼓勵鮮卑貴族同漢族貴族聯姻;
e: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
f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提倡尊老的風氣。
后來,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并存,東魏被北齊代替,西魏被北周代替。歷史上將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總稱為北朝。
【自我檢測】
一、北方北方的統一和民族大融合:______世紀后期,______族建立北魏, ______年,北魏統一黃河流域。
二北魏建立后,定都:______,后孝文帝遷都______。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______世紀末,北魏統治者實行改革:a;b;c;d;e;f。
后來,北魏分裂為______和______并存,歷史上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總稱為北朝。
第21課三國兩晉南北朝文化<一>
【課堂導學】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沖之和圓周率;賈思勰和《齊民要術》;酈道元和《水經注》等。
【知識梳理】
一、數學成就:祖沖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比歐洲早1000多年,著有《綴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