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的生長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描述根的生長和枝條發(fā)育的過程。 2.初步學會運用測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3.運用調查、訪談等的方法與他人交流,了解無機鹽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4.通過植株生長過程的學習向學生滲透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觀點。 5.通過學生親手培育根尖和制作根尖的臨時裝片,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重點和難點 1.測量數據的方法、數據的分析和處理。 2.根尖臨時裝片的制作及觀察。 3.通過合理施肥的學習,向學生滲透環(huán)保意識的教育
學習內容
根靠根尖向前生長
方案一:課外小組的同學展示并描述2種根靠根尖向前生長的演示實驗的結果,匯報本組探究根尖生長的實驗方案,包括如何選材和畫線、觀察記錄、結果分析等。
方案二:課外小組的同學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種根靠根尖向前生長的演示實驗的結果,匯報本組探究根尖生長的實驗方案,如何選材和畫線,觀察記錄、結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課外小組的同學在實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長,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卻伸得很長。
請學生描述探究的步驟及結果,進行鼓勵性評價。
指導學生觀察、鼓勵他們積極動腦,互相質疑,討論解答。
對有特色的創(chuàng)意,給予肯定。
根生長最快的部位:伸長區(qū)
方案一:各小組匯報交流測量的結果。討論:(1)各小組的測量數據出現差異的原因?如何處理?(2)如果探究活動只有你一個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夠不夠?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組以實驗報告的形式,匯報交流各組探究的結果,并進行分析討論,各組之間進行評議。評議內容包括:設計是否合理、裝置是否簡便易行、步驟是否嚴謹、記錄是否詳實、結果分析是否科學等。
對學生存在的疑惑,組織討論解答,全班進行交流、歸納總結。
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幫助分析原因,及時進行鼓勵性評價。
根的生長:
(1)分生區(qū):
增加細胞的數量。
(2)伸長區(qū):
增大細胞體積。 方案一:透過培養(yǎng)皿的玻璃,觀察餐巾紙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頂端黃色發(fā)亮的是根冠,再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
方案二:觀察培育的幼根后,動手制作根尖的臨時裝片,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根尖的4部分。
方案三:觀察培育的幼根后,動手制作根尖的臨時裝片,低倍顯微鏡觀察,記錄觀察的結果。在此基礎上觀察根尖永久縱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