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生物的特征
第一節(jié) 生物的特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觀察生物與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qū)別。
2.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散型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
1.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強熱愛生命、保護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型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
側(cè)重于“觀察→討論→歸納”式教學。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1)一只活潑的小鳥。
(2)一盆在單側(cè)光照射下向光生長的植物。
(3)有多種生物畫面的多媒體課件或掛圖。
2.學生準備:一些簡單的生物實物或標本。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你們知道三十億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樣的嗎?那是一片荒蕪,寸草不生。而今天我們的星球如此美麗,你們知道是什么將我們的環(huán)境裝點的如此美麗嗎?
學生:花、草、樹木,還有各種各樣的動物。
教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正是有了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動物才構(gòu)成了美麗的、奇趣無比的大自然。下面就請同學們來欣賞吧!
[講授新課]
一、觀察分析——什么是生物
教師:請同學們準備好紙和筆,我們觀察一段多媒體片段,大家邊看邊把畫面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分開記錄下來,看誰記得最多,分得準確。準備好了嗎?開始。
多媒體演示
畫面中有茂密的森林、廣闊的草原、森林中有棲息在樹上的鳥兒,追逐嬉戲的梅花鹿;有潺潺的流水,有突起的山石。草原中有奔騰的馬群,有悠閑吃著牧草的牛、羊,還有冒著炊煙的蒙古包,蒙古包前停著的馬車和水槽。在蔚藍的大海上有揚帆起航的船兒,不時從海面掠過的海鷗,在水中游弋的魚兒、海蜇,還有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珊瑚蟲……
學生:一邊認真觀看一邊緊張記錄。
教師:(及時評價)先從數(shù)量上了解情況,如記錄了10種生物的同學請舉手,15種以上的同學請舉手,20種以上的請舉手等。然后請2~3名同學談?wù)動涗浨闆r,給予評價鼓勵。
教師:你們是怎樣把它們區(qū)分開來的呢?
學生:因為生物是有生命的。
教師: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生命有哪些特征。
二、知識遷移——生物的特征
教師:這是一只小鳥,我們看看小鳥有一些什么特征?再想想這些特征其他生物是不是也具有?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標本或?qū)嵨铮瑢φ招▲B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征,并進行熱烈的討論)小鳥要吃東西,需要營養(yǎng),人和其他動物也需要營養(yǎng)。
教師:人和動物需要營養(yǎng),那么植物也需要營養(yǎng)嗎?
學生:植物也需要,我們?yōu)橹参餄菜、施肥就是為它們提供營養(yǎng)。
教師:太棒了,請掌聲鼓勵。生物只有在營養(yǎng)充分的情況下才能健康地生長。生物還有什么特征呢?
學生:小鳥要呼吸,如果沒有氧氣會弊死的,人和動物都需要呼吸。
教師:很好!那么植物需要呼吸嗎?
學生:要,小學自然課里講菜窖里有大量的co2,這就是菜進行呼吸時放出來的。
教師:對,植物在有光的情況下,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會吸收大量的co2,釋放大量的o2;而在黑暗的環(huán)境中正好相反。
學生:小鳥要排廢物,人和其他動物也可以通過排尿、排汗、呼吸將廢物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