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量、輸血和血型
新課程教學案例
課題出處: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9章第1節
教學目標:
1、列舉abo血型的類型;概述人體的血量以及輸血與血型和血量的關系;
2、參與關于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關系的調查;
3、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教學重點:說出 abo血型的類型及輸血的原則;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
教學難點:理解血型、血量和輸血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1、課前問題征集:關于輸血和血型了解多少?通過自學知道了哪些?還想知道些什么?
2、將收集的問題分類整理:
學生:對本節內容預習并上交問題。
教學手段:印發學案及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課題
由最近網上發起的“中國人集體簽名反對日本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事引入中日關系問題,并講述抗日戰爭時期“白求恩大夫”的一個故事情節:從戰地送來一個血肉模糊的戰士,白求恩發現這位戰士臉色蒼白,剛要為他包扎傷口,這位戰士就暈過去了。然后問學生,這位戰士暈過去的原因是什么?在得到"失血過多,應及時輸血搶救"的回答后,再講述白求恩大夫慷慨捋袖,用自己的鮮血挽救了那位暈過去的戰士的生命的事跡。
二、問題(目標)呈現,協作探究
學生提出問題,結合課標的要求展示。學生每4人一組,下發學習方案和學習材料。通過小組合作探索、交流,派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認識,相互借鑒,達成共識。
[學案1]
學習目標:列舉abo血型的類型;簡單了解人類對血型發現、認識的歷史。
學習材料:教材及輔助資料
學習建議:閱讀資料,討論思考題。
思考題:1、在了解了關于血型及輸血的有關歷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樣看待和評價人類歷史的每一次進步和認識上的每一點提高?
2、說出abo血型的類型,說一說了解abo血型有什么用途?
資料庫:獻血史話、蘭德斯坦納發現了血型
[學案2]
學習目標:說出輸血的原則;簡要說明血型鑒定的過程
學習材料:教材、使學生學會判斷血型的方法,加深對于輸血原理的理解。
學習建議:閱讀資料和教材,討論如何利用實驗材料,鑒定血液的血型,制定實驗方案。小組討論、交流,完成思考題。
思考題:1、試著說明血型鑒定的過程
2、根據你所理解的知識,如病人需輸血治療應該遵循什么樣的原則?
資料庫:(1)abo血型系統(2)血型鑒定
[學案3]
學習目標:概述人體的血量及輸血與血量的關系;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學習材料;輔助文字資料,教材
學習建議:通過閱讀教材,了解人體血量與體重的關系,了解失血對人的影響。閱讀資料,了解有關無償獻血的內容。參與討論培養情感,樹立觀念。
思考題:1、《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九條規定:血站對獻血者采集血量一般為200ml,最多不超過400ml。這是什么原因?
2、我國目前實行無償獻血制度,將來等你長大成人了,你愿意參加無償獻血嗎?請說出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