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量、輸血和血型
19xx年,蘭德斯坦納的兩名學生把實驗范圍擴大到了155人,發現除了a、b、o三種血型外還存在著一種較為稀少的第四種類型,后來稱為an型。到1927年經國際會議公認,采用蘭德斯坦納原定的字母命名,即確定血型有a、b、o、ab四種類型,至此abo血型系統正式確立。蘭德斯坦納也因貢獻的意義重大,在1930年獲得諾貝爾醫學及生理學獎。
[學案2]
學習目標:說出輸血的原則;簡要說明血型鑒定的過程
學習材料:教材、使學生學會判斷血型的方法,加深對于輸血原理的理解。
學習建議:閱讀資料和教材,討論如何利用、實驗材料,鑒定血液的血型,制定實驗方案。小組討論交流完成思考題。
思考題:1、試著說明血型鑒定的過程
2、根據你所做的鑒定,如需輸血治療該血型應該輸什么血型的血?
資料庫:
abo血型系統血型鑒定
abo血型是根據紅細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的情況而將血液分成4型。人類的紅細胞含有兩種凝集原,分別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類血清中則含有與凝集原對抗的兩種凝集素,分別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紅細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類血液分為四種類型:凡紅細胞只含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紅細胞中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紅細胞中a、b兩種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紅細胞中a、b兩種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同時,從調查研究中還證明,每個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與他自身紅細胞凝集原相對抗的凝集素。因此,a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兩種凝集素都沒有,o型人的血清中則兩種凝集素都有。
血型 紅細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無
o型 無 抗a、抗b
輸血與受血關系
凡是互為對抗的凝集原與凝集素相遇,血液就會發生凝集,而導致受血者死亡。輸血的時候,主要是考慮獻血者的紅細胞與受血者的血清之間是否會發生凝集反應。按這個道理就可以推斷出a、b、o、ab血型之間在輸血時的相互關系。(如下表)
a b o ab
a — + + —
b + — + —
o — — — —
ab + + + —
[學案3]
學習目標:概述人體的血量及輸血與血量的關系;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學習材料;文字報道,宣傳品,教材
學習建議:通過閱讀教材,了解人體血量與體重的關系,了解失血對人的影響。閱讀資料,了解有關無償獻血的內容。參與討論培養情感,樹立觀念。
思考題:1、《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九條規定:血站對獻血者采集血量一般為200ml,最多不超過400ml。這是什么原因?
2、我國目前實行無償獻血制度,將來等你長大成人了,你愿意參加無償獻血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資料庫:
什么叫無償獻血?
無償獻血是不以追求金錢為目的,不計任何報酬,公民完全基于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是獻血的最高層次,是檢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道德水準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