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苔蘚植物
3.其他的苔蘚植物和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
這部分教學可通過組織學生觀察小墻蘚和地錢來進行(可配合使用掛圖或投影片或錄像)。
在觀察后,組織學生思考討論:①墻蘚、地錢的生活環境與葫蘆蘚有無不同?②地錢的形態有什么特點?③苔蘚植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在分析、比較基礎上,由學生歸納出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師要強調以下兩點:
①一般具莖和葉,但無輸導組織。
②受精過程離不開水,適于生活在陰濕環境中。
4.苔蘚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
這部分教學,可選擇有苔蘚植物成片生長的生態圖(如有錄像更好),展示給學生觀察,讓學生思考,成片的苔蘚植物生長在林下、山野陰濕環境中,這會有什么意義?使學生經討論后明確苔蘚植物在水土保持上的作用。至于苔蘚植物對監測大氣污染的作用,可由教師結合當前大氣污染的狀況加以講解。特別是讓學生了解到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故可把它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復習鞏固時可選擇以下題目供學生在課上練習:
題目:請指出以下哪些特征是與葫蘆蘚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①假根②真根③莖和葉內有發達的機械組織④莖和葉內無輸導組織⑤葫蘆蘚植株有雌枝和雄枝之分⑥受精過程不需要水⑦受精過程需要水⑧受精卵在雌性生殖器官內發育形成胚。
【板書設計】
第二節苔蘚植物
一、葫蘆蘚
1.生活習性:陰濕環境
2.形態結構:
(1)矮小
(2)有假根:固著
(3)有莖和葉:含葉綠體,無輸導組織
3.生殖:
二、其他苔鮮植物
墻蘚地錢
三、苔蘚植物主要特征
一般有莖和葉,無輸導組織;受精離不開水;生活在陰濕環境。
四、苔蘚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
1.保持水土
2.監測空氣污染
小資料
地錢的培養
一、方法步驟:
1.7~8月間,到林間、山地巖石陰面、木橋底下等陰暗潮濕的地方采集生有孢蒴的地錢。用放大鏡觀察,發現孢蒴將要開裂,就可用鑷子把孢蒴取下,放入廣口瓶,蓋嚴封好,放到避光處,可防止水分蒸發,保持孢子的活力。
2.把3/4黑土壤(如用其它的土壤,應肥沃、ph值保持在6.5~8)和1/4草木灰混合篩過后拌勻,裝入中等大小的花盆,壓實,用清水淋透,放在窗臺上。十余天后,表土層變硬,即可接種。
3.用鑷子從廣口瓶中取出孢蒴,用細針挑破孢蒴,把里面鮮黃色的孢子散落到土層表面,撒上薄土,淋透水,讓孢子得到萌發的適宜濕度。
4.把花盆移到離窗稍遠處,每天都淋幾次清水,避免陽光直射,土層龜裂。10天左右,當小地錢長出后,把花盆稍稍移近窗臺,在其前方放幾盆茂盛的盆花,使它既不受到陽光直射,又能得到適當的光照以進行光合作用。
二、實驗結果:
培養到10天左右,可看到花盆的土里長出星散的綠色小地錢。這些小地錢長到小指甲大小,腹面的假根清晰可見。2個月后,地錢背面出現胞芽杯。第2年6月份長出生殖器官,7~8月份再生出孢蒴。
除上述方法外,還可采下地錢胞芽杯放入園土,進行培養。
第二節苔蘚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