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
展示思考題:
1.呼吸道有什么結構能保證氣流通暢?
2.在灰塵較多的地方停留久了,鼻腔前部的鼻毛及黏液中都粘有許多灰塵。這說明鼻腔對吸入的空氣有什么作用?
3.北歐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我們相比鼻子的形狀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4.患重感冒時,往往要用嘴呼吸。在這種情況下,早上醒來時會覺得嗓子非常干,為什么平時用鼻呼吸時,沒有這種現象?
5.痰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不要隨地吐痰?
6.根據以上問題,你認為呼吸道除了保證氣流的暢通外,還有哪些作用?
7.有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體就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危害嗎?
8.你知道哪些呼吸系統疾病?你認為應如何預防?
學生分組討論思考題,教師巡回指導。
師生交流
(第二課時):
問:觀察肺的結構圖討論:肺泡外表面纏繞著什么?(生答: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有沒有肌肉呢?(生答:沒有。)既然沒有肌肉,肺泡能不能主動地擴大?(生答:不能。)
出示:一只未吹的氣球。
師:就像這個氣球一樣,氣球自己能不能從外面主動地吸入氣體,把自己吹大呢?請一學生來吹一下,吹大后,再把氣放掉。(生答:不能。)那到底是什么外部力量讓肺泡擴大的呢?
學生體驗:請每位同學把雙手放在胸部的兩側,先深深吸氣,再深深呼氣,仔細體驗自己的胸廓的變化。
師:請大家思考:外界氣體到底是怎樣進入我們的肺內的呢?動力是什么?
師:下面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胸廓(模型)(胸廓由胸骨、肋骨、脊柱的胸段、肋間肌和膈肌組成)。現在請同學們把手放在胸部兩側的肋骨上,深吸氣,感受肋骨和胸廓的變化;深呼氣,感受肋骨和胸廓的變化。
結論:深吸氣時肋骨向外運動,胸廓擴大;深呼氣時,肋骨向里運動,胸廓縮小。
師:胸廓擴大和縮小的運動就是呼吸運動。(進一步啟發同學們思考)呼吸運動是怎樣完成的?為什么通過呼吸運動會實現肺的通氣呢?
生:討論,交流,表達
師生交流: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收縮,胸廓容積擴大,肺隨著擴張,肺的體積增大,外界空氣進入肺內;呼氣時,肋間肌和膈肌舒張,胸廓容積縮小,肺容積縮小,肺內氣體呼出體外。所以說,通過呼吸運動完成了肺通氣。
師:如果要反映肺在一次呼吸運動中最大的通氣能力,用什么表示呢?
生:肺活量
實驗探究:學生4人一組,用自制的肺量計測量肺活量
(三)、學生談收獲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感想或觸動?
(四)、自我評價 1、2、3
板書設計:
第四節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
1、呼吸系統 (呼吸道不僅是氣體出入肺的通道,而且對吸入的氣體有清潔、
溫暖和濕潤的作用)
肺: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氣體交換的場所
2、呼吸運動:胸廓擴大和縮小的運動。
吸氣:肋間肌和膈肌收縮———胸廓容積擴大——肺容積擴張——外界空氣進入肺內
呼氣:肋間肌和膈肌舒張——胸廓容積縮小——肺容積縮小——肺內氣體呼出體外
1、 肺活量: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的氣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