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多媒體展示圖片:蝗蟲
有些蝗蟲在夏天草木繁盛時體色是綠色的,到了秋末則變為黃褐色。
即使是同樣的昆蟲,也會因生活環境的不同,出現不同的身體顏色。例如生活在葉子上的螳螂是綠色的,生活在枯樹枝上的螳螂是褐色的。
多媒體展示圖片:螳螂
多媒體展示圖片:雷鳥
雷鳥大多數分布在北方,全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冰雪的環境里度過。冬天雷鳥,除了頭頂和尾部的羽毛是黑色的以外,全身都穿上一套雪白的“冬裝”,連雙腳也穿上了“白襪子”。春天冰雪融化,漸漸露出土層時,雷鳥開始在白色的“外套”上,長出棕黃色斑點的羽毛,跟周圍生活的環境十分適應。到了夏天,它又換上了像樹皮顏色的“夏裝”。當秋分蕭瑟、落葉紛飛的季節,它又開始換冒了,穿上棕色、上面有黑色大斑點的“秋衣”。雷鳥就是這樣隨季節的變化更換羽毛的顏色,這種現象是生物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慢慢形成的適應環境的保護色。
長期生活在英國和愛爾蘭,有一種紅雷鳥,因為當地氣候比較溫暖,冬天很少出現雪的現象,這種紅雷鳥一生中從未出現過白色的羽毛,這說明生物的保護色是受環境條件的影響而形成的。
多媒體展示動畫:隨時會換裝的雷鳥
多媒體展示圖片:雪兔
雪免毛色冬夏差異很大。冬毛長而密,體側與腹部毛最長,通體白色,僅耳尖和眼周黑褐色。夏毛較短,背部黃褐色,額部黃褐色比背部更顯著,眼周白色圈狹窄,腹部白色。
多媒體展示圖片:青蛙
生活在綠色草地和池塘中的青蛙,背部是綠色的;活動在山間溪流石塊上的棘胸蛙卻是深褐色的,而樹蛙則隨著它棲息的樹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體色。
多媒體展示視頻:保護色
小組二:我不是我——擬態
在自然界中,很多弱小動物,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會做出各種各樣的擬態,著名的枯葉蝶就是其中之一。混在一大堆的落葉之中,即使你眼睛再好,初初一看,多半會被它騙過,因為它們實在太像一片枯葉了,一陣風吹來,它就像葉片那樣在風中搖擺。
多媒體展示圖片:枯葉蝶
多媒體展示視頻:枯葉蝶
多媒體展示圖片和視頻: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是擬態生物中模擬效果非常完美的生物。很多不同種類的蘭花會生長著各自的蘭花螳螂,它們有最完美的偽裝,而且能隨著花色的深淺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有一種螳螂長得像朵粉紅淡雅的蘭花,如果不是親眼目睹,真的很難相信。讓人贊嘆昆蟲世界偽裝技術之高超。
多媒體展示圖片:擬態的螳螂、竹節蟲、舟蛾、旗帆蟲、尺蠖等。
竹節蟲是最善于偽裝,具有高超隱身術的昆蟲。當它爬在植物上時,能以自身的體形與植物形狀相吻合,裝扮成被模仿的植物,或枝或葉,惟妙惟肖,如不仔細端詳,很難發現它的存在;同時,它還能根據光線、濕度、溫度的差異改變體色,讓自身完全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使鳥類、晰踢、蜘蛛等天敵難以發現它的存在而安然無恙。竹節蟲奇特的隱身生存行為,又比其他善擬態的昆蟲技高一籌。此項隱身術之桂冠當然亦為竹節蟲所擁有。 這樣一來,“偽裝大師”的桂冠送給竹節蟲便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