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③昆蟲有保護色,但常被視力敏銳的食蟲鳥捕食
討論:以上事實說明了什么?
總結:適應的相對性:適應只是一定程度的適應,并不是絕對的完全的適應。
原因:環境條件的改變。
事例分析
18世紀后期,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人們建起一座座工廠生產布料以及其他產品。工廠產生的黑煙慢慢地將附近的樹干都熏黑了,這時,淺灰色胡椒蛾反而更容易被發現,因而更容易被鳥捕食,自然選擇開始青睞黑色胡椒蛾了。到了大約1850年,幾乎所有的胡椒蛾都是黑色的。
請說出18到19世紀的英國曼徹斯特地區不同體色的華尺蠖數量多少的變化及其原因。
從1950年開始,嚴厲的禁止污染法律使得英國工廠的排煙量大大減少。請你預測一下,這對樹和蛾分別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地球上每24小時,就有150一200種物種永遠告別我們這個星球。一個物種滅絕不僅對那個物種來說是一個悲劇,對人類來說這也是一個悲劇,而眾多物種的滅絕,最終可能造成人類的大悲劇。
白天,沙漠中的動物,如蝎子,往往把自己藏在數厘米深的沙里。這是為什么?
快樂點擊
知識在線
1.下列選項中,屬于體形與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起迷惑作用的是
a.金龜子具有與環境相似的體色
b.枯葉蝶的形狀像枯的樹葉
c.沙漠中仙人掌的葉變成葉刺
d.駱駝的駝峰具有儲存脂肪的結構
2.下列動物中,屬于體色與環境不同具有警告作用的是
a.蝴蝶魚在尾柄處或背鰭后留有一個非常醒目的“偽眼”,可以惑敵
b.大多數初生的海豹幼仔的體毛是白色的
c.猴面包樹遇到連年干旱,樹頂上的樹枝會變“瘦”,使它不會枯死
d.黃蜂腹部黃黑相間的條紋
思維沖浪
3.觀察圖的幾種動物,并分析它們適應環境的特點
夜蛾幼蟲適應環境的特點: 。
葉蟲適應環境的特點 。
蘭花螳螂適應環境的特點 。
開展游戲活動也能燃起學生的探索興趣。以“我來撿豆子”為游戲,引入生物對環境的知識,趣味性極強,學生容易接受。在“我來撿豆子”的過程中,學生將會比較深刻地體驗到生物只有與環境相適應才能生存的道理。這個游戲活動,實際上是一個模擬性的實驗探究活動。通過這一活動,喚醒了學生潛意識里的探究熱情,激起學生去探究未知知識,體驗開展活動的用意,達到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產生求知的欲望,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