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從視頻資料中捕捉信息:展播兩次請大家認真記錄你所聽到和看到的?
根據學生的描述板書:腎單位: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
提醒學生注意腎小球的結構的特殊性。
設問:此處也是毛細血管,但有不同嗎?
引導學生觀察并說出腎小球這一結構的特殊性? 學生描述他們從視頻資料中所獲得的有關腎臟的知識。
請多位學生回答:略
發現問題:腎小球是毛細血管球,腎小囊壁只有一層細胞
教師一邊聽學生的描述,一邊及時將他們的描述與尿的形成相關的結構板書下來。
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者的作用,引領學生發現問題。
體驗腎臟結構的精巧
展示課件腎單位(見幻燈片4)
要求學生集體回答出腎單位的三個組成。
要求學生參照第81頁右邊的圖,思考腎單位內血液流經的血管。并請學生上講臺對照課件示意。 學生觀察并作答。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小靜脈→腎靜脈
一位學生代表上講臺對照課件示意。
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腎小球是毛細血管,這樣在腎單位中有幾處毛細血管?
導入:當血液流過腎小球時肯定發生了一些生理過程,究竟發生了些什么,讓我們從下面的一組數據中去分析尋找答案吧。 發現問題:有兩處毛細血管,都可能發生物質的過濾。 創設使學生面臨矛盾和產生疑問的心境,以激起學生的探求心理和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作出推測
要求學生看資料分析二:腎小球血液與腎小囊中的液體的數據
引導學生分析
1.你發現腎小囊中有哪些物質?腎小球的血液中又有哪些物質?
2.腎小囊中的液體只能來自 。
3.由此你推測腎小球和緊貼腎小球的腎小囊壁起何作用? 學生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1.腎小囊中有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質等。腎小球的血液中有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蛋白質和血細胞等
2.腎小囊中的液體只能來自腎小球中的血漿。3.由此推測腎小球和緊貼腎小球的腎小囊壁起過濾作用
提出明確的問題,有助于學生有目的地分析問題,是指導學生進行資料分析的有效方法和途徑,能促進學生提高分析問題的水平。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再發現問題:人體每天產生的腎小囊中的液體有150升,是不是都要排出體外呢?(提示150升相當于300瓶礦泉水)
設問:腎小囊中的液體是不是就是我們將要排出的尿液了呢?
講授:腎小囊中的液體又稱為原尿
板書:過濾→原尿 發現問題:腎小囊中的液體是不是就是我們將要排出的尿液了呢?
學生分析、思考后回答問題:不是。原因之一:由資料分析一可知尿中不含葡萄糖,而腎小囊中的液體中含有;原因之二:每天排出150升是不可能的,否則人也將成了“木乃伊”
引入一個問題情境,根據“最近發展區”的原理,為學生設置了一個略高于他們實際能力的問題,促使學生“跳一跳,夠一夠”去摘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