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新聞兩篇(蘇教版)
二十一新聞兩篇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1949年4月22日)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的有關特征。..
2.能根據新聞的特征,理清內容、結構和體會語言的真實準確。
3.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
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能根據新聞的特征,理清內容、結構和體會語言的真實準確。
2.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
精神。
教學準備
小黑板或課件。
設計思路
學生初次接觸“消息”這種文體,應知道消息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內容要真實,要
用事實說話,來不得半點虛假;二是報道要迅速及時;三是要簡明扼要。消息報道主
要是用事實說話,但也可以插入簡單的議論。文章主體部分的第二層寫完戰況后,插
人了簡要的議論,應引導學生反復思考、細細品味它的作用。本文語言極富特色:準
確、簡明、概括性強;鮮明、生動、富于感情色彩。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自讀文章,解決生字詞及疑難句子,初步把握內容。收集有關渡江戰役的資料。
二、導入 新課
1.教師導人。
師朗誦毛澤東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師講解:詩中的“百萬雄師過大江”,就是著名的渡江戰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
篇報道渡江戰役的新聞。(板書課題。)
2.作者介紹。
(1)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出示幻燈片l,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
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
和理論家。
要求:了解作者。
三、自主學習
師:一條新聞,通常包括標題(有的還有副標題。)、導語 、主體、背景、結語五個部
分,根據情況有時可省略導語 、背景或結語。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渡
江戰役取得初步勝利后,毛澤東親自寫的一篇新聞稿。
下面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2。) 。
1.認真讀課文,可以默讀,可以同桌輪讀,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閱讀全文,注意
朗讀的節奏和重音。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落。
3.借助課文注釋,了解新聞這種文體。
4.把文章分為兩個部分,并思考劃分依據。
5.文章是抓住“橫渡長江”來寫的,與“橫渡”的“渡”有關的詞語有哪些?與“敵
我雙方交戰情況”有關的詞語有哪些?
6.本文導語 部分,語言簡明扼要,概括性強,只用了兩句話就及時、準確地對事
I情進行了報道,給讀者以完整、鮮明的印象,可就關鍵詞語作一下分析。
7.導語 前面的消息頭起什么作用?
8.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四、合作學習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2.在班上研究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五、反饋交流
1.給加點字注音。(出示幻燈片3。)
較為要塞殲滅潰退銳不可當荻港
要求:讓一名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其他同學進行糾正。
2.把文章分為兩個部分,并思考劃分依據。
明確:(從“新華社”到“渡江區域”是第一部分,即“導語 ”部分,簡述渡江戰役勝
利成功。從“20日夜起”到篇末是第二部分,即“主體”部分,詳述三路大軍戰斗的經
過,并指出我軍渡江勝利的重要意義。主體部分又分為三層。從"20日夜起”到“已
渡過30萬人”是第一層,寫出中路軍渡江的時間、突破地點、渡過人數。從“21日下
午五時起”到“不起絲毫作用”是第二層,寫西路軍渡江情況并加以評論。從“湯恩伯
認為”到篇末是第三層,寫東路軍渡江情況。)
3.文章是抓住“橫渡長江”來寫的。與“橫渡”的“渡”有關的詞語有哪些?與“敵
我雙方交戰情況”有關的詞語有哪些?
明確:(與“渡”有關的詞語:“沖破”“渡至”“渡過”“渡完”等均是。)
(與。‘敵我雙方交戰情況”有關的詞語:寫我方的有“殲滅”“擊潰”‘‘控制-,’“封鎖”
“切斷”等;寫敵方的有“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抵抗”“微弱”“泄氣”“毫無作用”
等。通過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4.本文導語 部分,語言簡明扼要,概括性強,只用了兩句話就及時、準確地對事
情進行了報道,給讀者以完整、鮮明的印象,就關鍵詞語作一下分析。
明確:(第一句話,既報道了我軍之強大,“百萬大軍”.又點出了戰線之長,
“1000余華里”。“沖破敵陣,橫渡長江”八個字寫人民解放軍所向披靡,戰績輝煌。
第二句話中的“均是”兩個字概括了戰線之廣大,又洋溢著勝利的豪情,同時又是對
“1000余華里”戰線的具體說明。)
5.導語 前面的消息頭起什么作用?
明確:(消息頭寫明通訊社的名稱、發電時間、地點,說明材料真實可信,消息
及時。) ’
6.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并把喜歡的原因與同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
生在全班交流。)
7.重點研討課文主體部分。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幻燈片4。)
①本文的主體部分,著重報道人民解放軍渡江的戰斗情況,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安
排材料的?為什么中路軍和西路軍放在一起寫?為什么最后才寫東路軍?
②中路、西路大軍的渡江情況,哪些是詳寫的?哪些是略寫的?為什么要這樣
安排?
③本文對西路軍渡江情況進行了評論,評論可分為兩方面,這兩方面的議論為何
一略一詳?兩方面的順序顛倒一下好不好?為什么?
④引導學生揣摩語言的準確鮮明。采用討論的形式,由學生找出用得好的詞語
加以分析。
(2)小組代表交流發言。
明確:(①從其結構來看,它是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后,以及各路軍進展情況來安
排結構順序的。中路軍和西路軍所遇到的敵軍的抵抗,都比較小,東路軍所遇之抵抗
較為頑固。所以中路軍、西路軍放在一起寫,東路軍后寫。而中路軍渡江行動在前,西
路軍在后,因此,先寫中路軍,再寫西路軍。
②中路軍寫得簡略,是因為新華社在此前已經有關于中路軍的詳細報道。(教
師簡略交待《我三十萬大軍勝利渡過長江》。)西路大軍寫得稍詳,是因為渡江正在進
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發電時止,該路35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
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過的“正向南擴展中”,預示了戰役的前景。
③評論中對敵人毫無斗志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
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與敵人拒絕簽訂和平協議有很大關系。前者略議。是因為
這個問題不言而喻;后者詳評,是為了把少數戰犯同廣大官兵相區別,以利爭取多數,
孤立少數,瓦解敵軍。同時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正是我軍發起渡江戰役
的直接原因。此處著重點明這一點,更有力地證明了我軍發動渡江戰役在政治上是
完全正確的。至于其后評論敵軍,是為了引出下面對東路軍渡江戰役的記敘。
④根據情況引導學生分析詞語的準確鮮明。)
六、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不必只局限于一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學生能
說出某些方面即可。)
七、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在課堂上進行,如無時間可不進行。)
《新課標作業 設計》中的“閱讀理解”的第一部分。
八、布置作業
《新課標作業 設計》中的“閱讀理解”的第二部分。
板書設計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毛澤東
一、特征:真實性及時性簡明性
二、結構:標題 導語 主體背景 結語
三、語言:準確 鮮明
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港隆重舉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習新聞的體裁特點。
2.了解香港的歷史問題和香港回歸祖國的重大歷史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
豪感。
教學重難點
1.進一步學習新聞的體裁特點。
2.了解香港的歷史問題和香港回歸祖國的重大歷史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
豪感。
教學準備
小黑板或課件。
設計思路
學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已經基本了解了新聞的特點,本節課引導學生閱讀文章,
了解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的全過程,體會香港回歸祖國的重大歷史意義,在此基礎
上引導學生與上篇文章作比較閱讀,從而進一步理解新聞的特點。安排一課時。
禽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教師導人。
1997每7月1日,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這一天,離開了祖國100多年的香港
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則新聞,這則新聞就是報道這件激動人心振
奮國威的事件的。(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師:這篇新聞全面生動地報道了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隆重舉行的全
過程,表述了香港回歸祖國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下面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1。)
1.認真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同桌輪讀,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閱讀全文,注意
朗讀的節奏和重音。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
3.根據新聞的有關知識,請找出消息的標題、導語 、主體部分,想一想,主體部分
重點講了什幺?
4.拓寬思維,比較閱讀。
要求:根據新聞特點,對《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
式在港隆重舉行》兩篇課文作較為全面地比較分析。
5.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三、合作學習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2.在班上研究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四、反饋交流
1.給加點字注音。(出示幻燈片2。)
滄桑噙媒體矚目嘉賓
要求:讓一名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其他同學進行糾正。
2.根據新聞的有關知識,請找出消息的標題、導語 、主體部分,想一想,主體部分
重點講了什幺?
明確:(標題濃縮了所要報道的事實,簡潔明了,鮮明醒目,“中英香港政權交接
儀式在港隆重舉行”是個主謂短語。隆重,即是盛大莊重。“隆重”一詞與“政權交
接”的語體色彩一致,表明了交接儀式的氛圍,體現了香港回歸祖國是永載中華民族
史冊的盛事。) ’
(導語 :第l~5段,點明香港已經回歸祖國及其重大意義。
主體:第6—25段,具體敘述交接儀式舉行的全過程。
查爾斯王子的講話。 、
重點敘述降旗、升旗儀式。(特寫。)
江澤民主席的講話。(重點。)
結語:第26—29段,交代出席交接儀式的其他人員及進行采訪報道的各國記者
的人數。)(作必要的交代,使報道事實完整。)
, 3.拓寬思維,比較閱讀。
要求:根據新聞特點,對《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英香港政府交接儀
式在港隆重舉行》這兩篇課文作較為全面地比較分析。
明確:(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及時鼓勵,多肯定,在談話中歸納出答案。)
4.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與同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
生在全班交流。)
5.重點研討課文第3—5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幻燈片3。)
①“這是中華民族長期期盼的一個瞬間,這是永載世界史冊的一個瞬間。”這句
話的作用是什么?
②第4自然段中轉引了江澤民主席講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⑨第5自然段中兩個“傳向”呼應上文的——一詞,高度概括了在國內外的
影響。
(2)小組代表交流發言。
明確:(①指出這個“瞬間”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②著重說明香港回歸祖國的重大意義。
③舉世矚目。)
五、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不必只局限于一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學生能
說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在課堂上進行,如無時間可不進行。)
《新課標作業 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七、布置作業
《新課標作業 設計》中的“閱讀理解”部分。
板書設計
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港隆重舉行
導語 :香港回歸的重大意義。兩個“這是”,兩個“傳向”。
主體:敘述交接儀式的全過程。
結語:出席儀式的其他成員及各國記者人數。
(時效性真實性 簡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