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黑信》備課資料
研討要點一、同樣都讓皇帝丟了丑,為什么《黑信》中的警察局長被趕下臺了,而《皇帝的新裝》里的大臣們卻沒有?關鍵是他們的行動與皇帝是否一致,是否迎合了最高統治者的愿望和利益。
詳見練習一解答。
二、《黑信》有具體的國家和國王的名字,《皇帝的新裝》則沒有,這種不同的寫法有什么特點?
安徒生寫的是童話,諷刺的是普遍的人性的弱點。而哈謝克寫的是小說,這樣寫顯得更為真實、可信,同時作者作為民族意識非常強烈的作家,目的之一是直指民族的敵人。
詳見練習二解答。
主編導讀
和《皇帝的新裝》相比,這個故事表面上看似乎是寫實的,但其實不然,而是具有很強的想象性。如果按紀實的文章來讀,讀者很可能要懷疑其情節的合理性。哪能有這樣愚蠢的國王和警察局長呢?這說明,在不追求紀實性的描寫這一點上,它和《皇帝的新裝》有共通之處。但是,比較起來,二者又有區別。最明顯的是:《皇帝的新裝》更帶概括性,連皇帝的姓名、國家、年代都一概省略了。而這里卻交代得很清楚。德國中部的一個邦,皇帝的名字也清清楚楚:弗里德里赫。
在安徒生那里,他所諷刺的是普遍的人性,不但是統治者,而且連一般老百姓在內,都在共同的聲音的壓力下,失去了按照自己的感覺講話的能力。而這一篇小說所揭露的不是人類共同的弱點,而是具體的皇帝和警察局長的愚蠢和弱智。這不是所有的皇帝和警察局長,而是德國的一個邦的皇帝。
為什么一個捷克作家要選中一個德國的城邦的皇帝來進行批判呢?
因為在哈謝克生活的當年,捷克是受到奧匈帝國,同時也是受到德國統治的。作為一個民族解放意識非常強烈的作家,他當然要把矛頭指向統治他們的民族敵人。這在他是天經地義的,就像我們30年代的作家幾乎一致把矛頭指向日本帝國主義一樣。
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來看蕭乾先生在哈謝克的經典之作《好兵帥克》序言中對于他的介紹:
雅羅斯拉夫?哈謝克(1883―1923)出生于布拉格。他的父親是一所私立德國中學的數學教員,薪俸微薄,家境貧寒。哈謝克十三歲喪父后,就去一家藥鋪當學徒。一八九七年,當哈謝克還是個十四歲的少年時,他就參加了反對異族統治者的活動,常常扯掉他們貼的戒嚴布告,撕破奧匈帝國的國徽,砸碎反動政府機關的窗玻璃,并曾因參加反德游行而被警察以“軍事裁判法”名義逮捕,投入牢獄。哈謝克十六歲進了一所中等商業學校。級任老師是歷史小說家阿洛依斯?伊拉謝克,他在班上時常講述捷克民族英雄的軼事,對哈謝克的啟發極大。
商業學校輟學后,哈謝克沒有進銀行去當職員,卻選擇了寫作的道路。讀書期間,他就經常為《人民報》寫稿,一九○七年當上了《公社》的主編。他經常到內地對礦工及紡織工人演講,不斷受到奧匈帝國特務的監視,曾因反抗警察坐過一個月的牢。一九○八年他兩次為警察局傳訊,一次是由于他試圖扯下掛在溫塞斯拉斯廣場上的奧匈帝國國旗,另一次控告他的罪名是“擾亂治安”。
當時的捷克受奧匈帝國統治,捷克這個國家只是奧匈帝國的一個省份,叫做波希米亞,現在捷克的首都布拉格在當時是波西米亞省的省會。在軍隊里,捷克士兵受德國軍官的奴役,哈謝克看到德國軍官把捷克人當做狗一樣呼來喝去,他就在經典小說《好兵帥克》中創造出一個可笑而又可愛的小兵形象,嬉笑怒罵,以喜劇性荒誕來諷刺奧匈帝國的軍事機器的腐朽和野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