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春筍》教案
p; ③放牛娃的“重要任務”是什么?明確:放牛娃的“重要任務”是指去觀測天象。 ③教師出示小黑板,請學生填空,然后討論放牛娃觀測天象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表現了他的什么精神。 只見他_____著一身火紅的霞光,手里______著那本《天象觀測記錄》,嘴巴______著半截鉛筆頭,______著脖子朝太陽漸漸隱沒的地方眺望。那神情簡直像要把宇宙著穿似的…… 明確:主要運用了動作和神態描寫,表現了放牛娃執著專注、腳踏實地的精神。 ④教師小結該層內容。 (四)閱讀第三部分。1.學生齊讀這~部分。 2.“我”跑到青竹山上去“尋找童年的記憶”,“童年的記憶”找到了嗎?從哪句話中可以看出?明確:找到了!澳枪粚さ搅送甑挠洃洠俊币痪湔諔松衔,使“去尋找童年的記憶”這一初愿有了著落。 3.追問:“我”跑到青竹山上僅僅找到了“童年的記憶”?明確:“我”找到的不僅是“童年的記憶”,而且還“進入了一個新的天地”。這“新的天地”,就是從放牛娃身上,“我”看到的不僅僅是尋找春筍、自比春筍一類的趣事,而是具有優秀品質和美好感情的少年一代,正像雨后春筍般地茁壯成長的動人景象,看到了祖國的希望。 4.這部分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以抒情的筆調,把眼前的放牛娃和破土而出的春筍聯系起來,展開想象,給人以無窮的回味。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未來充滿希望的美好思想感情。 (五)歸納中心思想。先讓學生填空,然后討論,教師小結。課文敘述了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_______________,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 明確:課文敘述了“我”回到久別的家鄉與一位放牛娃相遇并且相識的故事,反映出我國的少年一代正像雨后春筍般地在社會主義祖國的沃土上茁壯成長的動人情景,表達了對祖國未來充滿希望的美好思想感情。 (六)歸納寫作特點。 1.本文主要運用了什么寫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本文的寫法主要是以春筍比喻少年,以雨后春筍蓬勃向上的盎然生機比喻少年一代茁壯成長的美好景象。這種“以物喻人”的寫法,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就不只是一個跳跳蹦蹦的放牛娃,而是憑借雨后春筍所聯想到的成千上萬個放牛娃,以至具有放牛娃那樣優秀品質的一代少年。這樣寫,不僅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當今少年成長的畫面,而且容易引起人們想象,對光輝燦爛的未來充滿希望。 2.課文的線索是什么,這樣安排結構有什么好處?明確:課文以“我”的所憶、所見(所聞)、所感為線索,把過去和現在編織起來,并展現未來。作者這樣安排結構,顯得自然、精巧。 (七)布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上的練習。 2.課外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課文兩遍,要求能將人物語氣讀出來。 三、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