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少年時代》同步練習1
1.寫出下列詞語的同義詞
傲慢___________________叛逆___________________勾結___________________
冤屈___________________救濟___________________憤怒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文的兩個自然段,分別用了哪種表達方式?
3.少年毛澤東對“造反”一事是怎樣看的?大多數同學是怎樣看的?
4.從少年毛澤東對“造反”一事的態度上,可見他少時便具有怎樣的精神?
(二)
貝多芬的童年
羅曼·羅蘭
魯特維克·范·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科隆附近的篷恩,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他的出身是弗拉芒族。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女仆,一個廚子的女兒,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貝多芬的父親。
艱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爾德般享受過家庭的溫情。一開始,人生于他就顯得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把他當作神童一般炫耀。四歲時,他就被整天的釘在洋琴前面,和一架提琴一起關在家里,幾乎被繁重的工作壓死。他不致永遠厭惡這藝術總算是萬幸的了。父親不得不用暴力來迫使貝多芬學習。他少年時代就得操心經濟問題,打算如何掙取每日的面包,那是來得過早的重任。十一歲,他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他當大風琴手。一七八七年,他喪失了他熱愛的母親!八龑ξ夷敲慈蚀,那么值得愛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當我能叫出母親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聽見的時候,誰又比我更幸福?”她是得肺病死的,貝多芬自以為也染著同樣的病癥,他已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殘酷的憂郁。十七歲時,他做了一家之主,負著兩個兄弟的教育之責;他不得不羞慚地要求父親退休,因為他酗酒,不能主持門戶:人家恐怕他浪費,把養老俸交給兒子收領。這些可悲的事實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創痕。他在篷恩的一個家庭里找到了一個親切的依傍,便是他終身珍視的勃羅寧一家?蓯鄣膼廴R奧諾·特·勃羅寧比他小二歲。他教她音樂,領她走上詩歌的路。她是他的童年伴侶;也許他們之間曾有相當溫柔的情緒。后來愛萊奧諾嫁了韋該勒醫生,他也成為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后,他們之間一直保持著恬靜的友誼,那是從韋該勒、愛菜奧諾和貝多芬彼此的書信中可以看到的。當三個人到了老年的時候,情愛格外動人,而心靈的年青卻又不減當年。
貝多芬的童年盡管如是悲慘,他對這個時代和消磨這時代的地方,永遠保持著一種溫柔而凄涼的回憶。不得不離開篷恩、幾乎終身都住在輕佻的都城維也納及其慘淡的近郊,他卻從沒忘記萊茵河畔的故鄉,莊嚴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稱的“我們的父親萊茵”;的確,它是那樣的生動,幾乎賦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顆巨大的靈魂,無數的思想與力量在其中流過;而且萊茵流域中也沒有一個地方比細膩的篷恩更美、更雄壯,更溫柔的了,它的濃蔭密布,鮮花滿地的坂坡,受著河流的沖擊與撫愛。在此,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夢境,——慵懶地拂著水面的草原上,霧籠罩著的白楊,叢密的矮樹,細柳和果樹,把根須浸在靜寂而湍急的水流里,——還有是村落,教堂,墓園,懶洋洋地睜著好奇的眼睛俯視兩岸,——遠遠里,藍色的七峰在天空畫出嚴峻的側影,上面矗立著廢記的古堡,顯出一些瘦削而古怪的輪廓。他的心對于這個鄉土是永久忠誠的;直到生命的終了,他老是想見故園一面而不能如愿!拔业募亦l,我出生的美麗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終是那樣的美,那樣的明亮,和我離開它時毫無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