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詩歌三首》練習
2.歌詞中從聽覺角度概括寫黃河的“壯”,《黃河頌》中從 角度具體描繪黃河的這一特點;《當我死時》也從聽覺角度寫黃河,也是突出黃河的雄壯美嗎?
答: ;
參考答案:視覺;不是,突出黃河滔滔不絕,連綿不斷,永遠給予人們心靈的慰藉。
3.不少海外游子沒見過長江、黃河,夢中卻能有長江黃河的壯美和洶涌澎湃的濤聲,你怎么理解這句話?可以梳理一下自己聽到長江、黃河這些字眼時自然而然會有哪些聯想。
答:
參考答案:長江、黃河在海外游子的心中已是祖國的象征,民族的象征,而不僅僅是地理意義上的江河。只要是炎黃子孫,身上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液,自然就有對祖國的向往、想象、眷念、牽掛……這種血緣上的情感是割舍不斷的。
⊙輕松一刻
我們的母親歷盡滄桑,我們的母親憂患重重,我們的母親不堪負重,也許你目前沒有能力為她做點什么,但只要你愛她,關注她,只要你心中有顆責任的種子,將來,你肯定不會讓她失望……
我們的母親還好嗎?
當地的人告訴我們,現在湖區的野生動物少了許多,過去這里有成群的野驢、黃羊,大群的能有上百只。
是的,今天我們還能看到二三十只黃羊在山梁上奔跑,那么明天的人呢?也許連黃羊的影子也看不到了。
扎陵湖、鄂陵湖兩大姊妹湖是黃河源頭最大的兩個湖泊,總面積超過1100平方公里,但近10年水位下降了2米多,湖面半徑收縮了近30米。湖區的草場已有60%退化,生活在這里的牧民面臨著生存危機。
(摘自青海新聞網訊)
全球氣候變暖,使得長江源的冰川在迅速退縮,1999年國家測繪局公布的數據表明,長江源冰川在近30年間退縮了600米,每年退縮的速度為20米。坐在空蒙的蒼穹下,我時常在想,這里的冰川還能支撐多少年呢?
“草山的情況一年不如一年啦!”幾乎每一位見到我們的牧民都會說這一句話。由于草場的退化和牛羊數量的增加,青海省平均每只羊單位占有可利用草場面積從20世紀50年代的183公頃,減少到1985年的79公頃,下降了57%,F在看看,18年又過去了,草場退化情況只會更加嚴峻。1986年我作為長江首漂隊隊員漂流經過時,兩岸還是牧草稀疏的山丘,不到10年的時間,當我再到這里,看到的卻是大面積的草場退化——順著通天河形成了綿延40公里的沙丘,最高的沙丘達100余米。沙粒不斷被風搬移,逐漸覆蓋周圍更多的草地,形成更多的沙丘,最后推向通天河,被河水帶走,沖向長江的下游。
摘自《憂思長江源》(《大自然探索》200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