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詩詞十首》教案
歡娛:歡喜、快樂。
肯愛:怎么會吝嗇。
持酒:把酒,端著酒杯。
層樓:高樓。
歸期:回來的日期。
咽泣:因聲音阻塞而低聲地哭。
悠長:漫長。
點綴:加以襯托后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學生再讀課文,分學習小組討論這四首詩詞所表達的內容,感受與前六首詩詞的不同情感。
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從句子的理解中進而理解全詩。
學生發言討論各首詩詞的內容。
逐步引導學生明確各詩詞的內容:
●《春夜喜雨》
題目就突出了詩人情感------“喜”即歡喜,喜歡。
從哪里刊出詩人喜歡春雨?-----把春雨稱為“好雨”并且用擬人的手法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春雨來得正是時候,突出了春雨的善解人意,也表達了詩人急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情。接著詩人從聽覺、視覺描寫了細雨無聲的滋潤萬物的特點,最后通過想像天亮后全城的花枝鮮艷濕潤的景象,寫出了詩人內心的欣喜。一場小雨為什么會引來詩人如此的欣喜?從中也可以體會到詩人對民生的關懷之心。
●《玉樓春》
這首詞上片描寫春天的景象,其中“鬧”字歷來備受稱贊,因為這里用擬人的手法突出了春意盎然,百花爭春斗艷的情景。而下片則從寫景轉入抒情,表達對生命短暫的感慨。春天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但歡樂的時間轉瞬即逝,還是及時行樂吧。
●《祝英臺近 晚春》
這是一首思念遠別的丈夫的詩。因為開篇即寫寶釵分為兩股,暗示夫婦或者情人的離別,又用桃葉渡、南浦兩個地名加強了分別的氣氛。接著又反復敘寫思婦的心里活動,突出她的思念之深。
●《春》
這首詩從龍華的桃花寫春天,這里的桃花是烈士的鮮血染紅的,這“來自郊外的墓窟”的桃花,“點綴的江南處處是春”結合注釋不難理解,這首詩歌頌是先烈英勇獻身的精神,盼望的人民解放的春天。
三、對比這四首詩在寫法傻瓜內的特點。
學生對比前六首詩詞與這四首詩詞的寫法,思考并且小組討論其特點,
(學情預測:這個問題難度教大,但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要求他們能夠深入全面的理解,只要他們能夠體會到有所不同,初步地理解寫作可以而且從不同的角度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了。況且,不論是前六首還是后四首詩歌的寫法都有著自己的特點。)
組織學生發言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前六首詩詞都表達對春天的贊美,它們更多采用直接描繪的方法,而這四首詩詞則更有各自的特點。
《春夜喜雨》更多地通過寫自己的心情來表現純度美好;《玉樓春》則在下片全用抒情的方法,把寫作重點也放在抒情上,著力渲染春天的美好是為了反面襯托生命的短暫,抒發對人生的感慨。
《祝英臺近 晚春》要表達的也不是對春天的評價,而是寫由晚春的凄涼引發的心境凄涼。聯系作者的生平事跡,可以想見他“必有所托,而借閨怨以抒其志”,表面上是寫愛情,實際上是寫政治抱負,以愛情的纏綿悱惻來暗示對于君王的期待。全詩以心理描寫見長(寫“卜歸期”“才簪又重數”是以動作寫心理活動),以愛情象征對君王的期盼。《春》雖然寫了桃花、春天,但這分明也是用象征的手法寫的。
四、教師結課
中國是詩的國度,自古以來描寫春天的詩歌不計其數,在不同詩人筆下有著不同的春天。通過本課學習,希望同學初步了解讀詩的方法:吟誦、理解詩歌的文字內容、透過字面深入體會詩人的感情、聯系詩人的處境分析其隱含的意義。只要我們多讀,多對比,仔細體會,一定能夠在詩歌的百花園中采擷到最美的花朵。
五、課外作業
1、默寫十首詩詞
2、完成本課配套練習
3、課外閱讀《同步閱讀》中的文章
選自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伴你教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