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二則(梵天寺木塔,以蟲治蟲)》教案2
拘以定 月⑷哉?
用固定的時間來限制呢
拘以定月:以定月拘之
簡析:
全文分兩層。
第一層(“古法采草藥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提出觀點。
第二層(“但二月草已芽”至文末)說明觀點。
分為三個小層。
1.(“但二月草已芽”至“在藥則未為良時”)
指出古法二月、八月采草藥只是便于采集者辨識,就藥材說并不是最佳時間。作者以此作為第二層開頭,承上啟下。
2.(“大率用根者”至“此人力之不同也”)
從兩方面詳細說明采草藥不能“一切拘以定月”。
這一小層分別從草藥使用部位的不同,采藥時間也應不同,以及草藥生長的條件不同,采藥時間也應不同來兩方面來否定古法,闡明觀點。
使用部位的不同方面,作者依次說明:
“用根者”分為“有宿根”和“無宿根”、“用葉者”、“用芽者”、“用花者”、“用實者”五種情況分類說明。作者根據草藥生長規律,指出采用部位不同,采藥的時間也應不同。
草藥生長的條件方面,作者依次說明的是:
“地勢”海拔高低、“物性”植物品種不同、“地氣”緯度南北、“人力”栽培情況差別等生長條件不同,采藥的時間也應不同。
3.(“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總結。
從結構分析可以看出,本文的說明順序是闡明事理的說明文常用的邏輯順序,它不同于說明實體事物常用的空間順序或說明事物發展變化過程常用的時間順序。
本文的說明方法主要有直接說明、舉例子、作比較、分類別四種。
說明草藥使用部位不同,采藥時間也應不同,主要使用直接說明和分類別說明的方法,在“用根者”部分也舉了事實作舉例子說明,還用了對比說明法。
說明草藥生長條件不同,采藥的時間也應不同,主要用舉例子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如舉白樂天的詩說明地勢不同,花時就各異;舉圭竹筍和稻子為例,說明品種不同,生長的時間也不同;舉“嶺嶠”、“并、汾”、“諸越”、“朔漠”的情況來說明“地氣”不同,植物的生長時間也有差異。所舉事例,很多也是能互相對比說明問題的,如“平地”與“深山”,“嶺嶠”與“并、汾”,“諸越”與“朔漠”。
文章根據很多事實,明顯對比,多方說理,充分說明了自己的觀點: 采草藥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最佳時間,不能“一切拘以定月”。
第二課時
雁蕩山
選自《夢溪筆談·雜志一》,題目是編者加的。
溫州⑹雁蕩山,天下 奇 秀,然自古 圖牒⑺, 未
是全國(風景)奇特秀麗(的一座山) (以來)各種地理著作
判斷句(名詞謂語句)
嘗有言⑻者。祥符⑼中,因造玉清宮⑽,伐山 取材,方有人見 之, 此時尚
沒有記載過 年間 上山砍伐 才 發現這座山
未嘗:副詞,沒 者:助詞,無義
未有 名。 按 西域書⑾,阿羅漢⑿諾矩羅⒀居(于)震旦⒁東南大海際
(雁蕩山這個)名字 根據 記載 居住在中國邊
芙蓉峰 龍湫⒂。唐僧 貫休⒃為《諾矩羅贊》, 有“雁蕩經行”⒄云漠漠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