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一、單元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筆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抓住文章的線索,把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2.朗讀體會本單元散文優(yōu)美、含蓄的語言,從語言文字中體味出作品內含的情、理、意、味;
3.在名家名篇的啟迪下,回憶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并能夠結合所寫內容,合理安排線索,組織材料。
4.學會抓住對方的心理特點說話和用婉轉的話語打動對方的方法。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計15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3課時
《月跡》 1課時
《三顆枸杞豆》 2課時
《我們家的男子漢》 1課時
《柳葉兒》 1課時
誦讀欣賞 1課時
寫作 3課時
口語交際 1課時
單元專題交流或語文活動 1課時
三、教學設計:
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難忘的;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們心中無盡的寶藏,也是流淌在生命長河中不竭的源泉。讓我們走進本單元所選的五篇作品中,追隨作者的思緒,去了解他們多彩的童年生活,去體會他們童年的酸甜苦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童年往事的敘事散文。文章敘述了作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童年生活。課文由“我的樂園”領起百草園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傳說。寫三味書屋則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私塾教育的若干側面和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刻畫了一位嚴厲而又可敬、可親的老師形象。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體會“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異同點,找出作者童年時代的樂趣,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童年生活與魯迅先生的童年進行比較。
《月跡》是一篇充滿了童心與童趣的散文。整個構思以孩童盼月、尋月、問月和關于月的聯想、想象為線索來布局全文,突現出孩子們沉浸于美妙的月色之中的那種純真與童趣,從而寫出孩童對月、對美的渴望與追求。
《三顆枸杞豆》用回憶的筆法,敘述了“我”童年時候怎樣受三顆枸杞豆的啟示,從而懂得了生命的意義,轉而勤奮好學的故事。本文的語言含義深刻,應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有深刻含義的語句,體會其內涵,明確本文所要表達的“珍惜時間”的主題,激發(fā)學生珍惜時間,珍惜青春,努力成才。
《我們家的男子漢》是一篇成年人寫孩子趣事的文章。文章生動而細膩地描寫了一個男孩子成長的過程,寫出了孩子逐漸成熟、自主自立、剛強的性格特征。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通過泛讀和精讀,了解人物性格,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對“男子漢”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體味一下本文生動幽默又含蓄的語言特點。
《柳葉兒》一文以“柳葉兒”為線索,回憶了童年時代搶、吃柳葉兒的無窮樂趣,讓人回味出其中“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兒”。應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所表現的童年之“樂”和“苦中帶澀”的思想感情,從而讓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學習本單元,應該重視朗讀,在朗讀中品味、學習散文優(yōu)美而含蓄的語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從而引起學生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在思想感情上與作者產生共鳴。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單元整體學習
學習目標:確定本單元的學習內容;組建學習小組,制定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