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2 閱讀課文,說說柳葉兒是什么?能用具體的語言描繪一下它嗎? 學生具體描繪:注意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繪。
3 就是這我們江南隨處可見的柳葉兒,文人墨客們“又是吟詩,又是作畫,又是感嘆它的多情,又是贊賞它的多姿”,請從你的積累中回憶出寫柳的詩句。 回顧積累,再現,增強知識儲備。
4 組織學生配樂朗讀,并思考文章的感情基調。(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明確本文的線索:“我”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 配樂朗讀,思考文章感情基調和線索。
第二塊:緊扣文本,整體感知
1 組織同學就提出的主要問題進行討論。
1.文中兩次寫“我”總要摘下柳葉兒放在嘴里嚼,為什么?
2.那些天,全家最樂的是“我”,“我”為什么樂?
3.搶柳葉兒、吃柳葉兒的段落描寫中,還可以品出什么味道? 抓住文本進行思考。
2 放聲朗讀 爬樹、拾柳葉兒時的晨景、日出的描寫、吃柳葉兒的描寫等。 有感情地朗讀,學習寫法。
3 過去人們吃柳葉兒、吃野菜是生活所迫,今天人們的餐桌上也有柳葉兒和各種野菜,根本的不同在哪里?
討論之后練筆:從吃樹葉、吃野菜談起(寫出自己的看法及感悟)
寫作,交流。
4 全班交流,教師啟發學生體會老一輩所經歷的苦難生活,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新生活。 討論、交流。
第三塊:遷移拓展,珍惜“今天的幸福”
1 組織學生拓展:我們現在的生活怎樣? 結合自身來講。
2 那我們對待生活應該怎樣? 培養學生感念生活的思想感情。
3 請你用一、二句名言警句來對不知道珍惜的人進行勸說。 發揮學生主動性進行探究合作。
課后學習:
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
第10課時 《誦讀欣賞》
學習目標:
1.能識記常用古漢語字、詞、句解釋。
2.能從《兩小兒辯日》中體會人無完人的道理。
3.能學會分析《黃紗巾》中人物的心理活動過程,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撫慰的溫馨之情。
課前學習:
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掃除文中字、詞障礙,了解課文大意。
課堂學習:
第一塊: 學習《兩小兒辯日》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導入:關于太陽的大小以及它和我們地球間的距離這一問題,古代就有人曾經討論過。我們來聽聽孔子和兩個小孩的看法。 聆聽,激發興趣。
2 朗讀課文,弄清字、詞、句的意思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朗讀,糾正字音。
3 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在字、詞句的意思方面互相質疑、解答。 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解答疑難問題。
4 引發爭論,把握課文的寓意。
文章結尾,孔子無法判定誰的說法正確,因而遭到兩個小孩的嘲笑。那么究竟誰的說法正確呢?文章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思考、交流。
第二塊:學習《黃紗巾》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導入:人與人之間互相溝通,互相理解,有了溫馨的撫慰,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一條黃紗巾有關的動人故事,感受人間真情。 聆聽,激發興趣。
2 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容,嘗試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并思考故事情節是怎樣構建起來的? 兩名學生復述故事,再請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情節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