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課堂學習:
第一塊:了解單元內容,制定學習目標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導入:我們初一學生即將告別童年生活, 對“童年”這類話題一定有著濃厚的興趣。第二單元五篇文章將帶領我們去體會作家筆下各種童年的不同情趣。 產生共鳴,激發興趣。
2 教師出示本單元的學習任務。 明確任務。
3 引導學生了解單元大概內容。 瀏覽目錄、課文。
4 說說心中最向往哪篇文章中描述的童年生活。 自主發言,交流、評價。
第二塊:組建學習小組,制定活動方案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引導學生針對本單元的內容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理解,志同道合的同學組建學習小組,共同確定本單元的探究問題。 自由交流,組建學習小組,確定本單
元的小組探究問題。
2 開展一次“我的多彩童年”個人小報比賽,明確評價要求。 制定活動計劃、方案,提出個人設想。
第三塊:學習評價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后反思
1 出示評價內容:
1.你對“童年”這一話題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嗎?
2.你有自己的專題嗎?
3.本節課你發言了嗎?(組內或班上)
4.你能品味文章中生動幽默,含蓄深刻的語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嗎?
5.你有自己的學習伙伴和小組嗎?
6.你參與了以“我的多彩童年”為主題的探究活動嗎? 自我反饋
2 小結: 自我小結
第2課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
學習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理解作者回憶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生活的情感。
課前學習:
1.查資料,了解作者生平,了解《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
2.通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了解詞義。
課堂學習:
第一塊:導入新課,朗讀課文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導入: 同學們上小學的時候,就學過魯迅先生寫的文章,進入中學以后,我們還要學習魯迅先生更多的作品,有必要對他的生平有個初步的了解。 檢查課前預習。
2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回憶性散文寫于1926年9月18日。魯迅回憶起少年時的往事,寫下了這篇散文。最初發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來魯迅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編人《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中。 記錄重要信息。
3 組織學生自由朗讀,為文章劃分段落。 自由朗讀,劃分段落。
第二塊:整體感知,體會感情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默讀第一段,選文中的詞語,用一句話概括此段的內容。(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自讀、思考、概括,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2 齊聲朗讀第二段。讀后討論下列問題:
1.作者描寫了百草園這么多景物,用了一個怎樣的句式把它們連綴起來?(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
2.“不必說”之后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它們的共性是什么?(①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②碧綠、光滑、高大、紫紅。③它們的共性都是靜物。)
3.“也不必說”之后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為,它們的共性是什么?(①鳴蟬、叫天子、黃蜂。②長吟、伏在菜花上、直竄向云霄里去。③寫的都是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