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備課助教資料
練習說明
一、課文結(jié)尾說:“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對這個結(jié)尾應該怎樣理解?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嗎?
此題意在讓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xiàn)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二、夏夜行船、月夜歸航在寫景敘事上都非常精彩。夏夜行船通過哪些所見所聞所感來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月夜歸航中“我”的心情與去看戲時有什么不同?
此題意在讓學生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所見: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漸望見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
所聞: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zhuǎn),悠揚……
月下歸航寫了眾小伙伴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船慢”,而此時“我”和小伙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
三、揣摩下列詞語,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輕松”和“舒展”表現(xiàn)了“我”什么樣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山為什么說“踴躍”?)
3.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
(“回望”表現(xiàn)了“我”怎樣的心情?“罩”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形?)
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
(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為什么還要“感激”?)
此題意在讓學生品味語言的深層含義。
1.“輕松”和“舒展”與前文因看不成戲而沮喪形成鮮明對比,表現(xiàn)“我”歡喜輕快的心情。
2.以動詞“踴躍”寫山,把靜物寫活了。這個詞的含義與現(xiàn)在不一樣,作者在這里是創(chuàng)造性地賦予了這個詞以新的含義。
3.“回望”兩字,表現(xiàn)“我”依依的心情。“罩”通過視覺表現(xiàn)戲臺如夢如幻的情景,與來時呼應。
4.因為城里讀過書的“我”對他的豆子的夸獎。表現(xiàn)了六一公公淳樸厚道的性格。
四、△有人認為本文直接寫社戲的內(nèi)容太少,而寫社戲以外的內(nèi)容太多,因此建議把標題改為“平橋村一夜”之類的題目。你同意這一看法嗎?為什么?如果大家對此有興趣,不妨開一次小組會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此題意在讓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見解回答。
教學建議
一、這篇文章主要是回憶美好的童年往事,教學時要以此為重點。有觀點認為這篇文章有批判封建禮教、抨擊黑暗社會的內(nèi)容,這種看法有些偏頗,教學時應避免。
二、有些問題,如小伙伴們“偷”豆,六一公公的“感激”,依現(xiàn)在的道德觀衡量,學生可能不理解,教學時要適當引導和講解。
三、可以學習本文為契機,適當引導學生關(guān)注自己家鄉(xiāng)的文化習俗,開展語文活動。
有關(guān)資料
一、《社戲》二題(宋聚軒)
魯迅先生的小說《社戲》中有兩個問題,由于種種原因,一直無人涉及。筆者教學過程中查閱了一些資料,現(xiàn)整理出來,以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