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期末復習:每課要點整理
(心中的海市蜃樓指他在離開世界前回憶的美好往事,對祖國、親人和朋友的懷念。它們與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樣,突出了悲劇效果,給人們的心靈以強烈的沖擊。)
6、斯科特一行人探險的真正意義是什么?
(認識自然,挑戰人類自我,實現生命的價值,給后人以精神鼓舞。)
二十二、在沙漠中心(圣埃克絮佩里)
1、作者是怎樣理解探險的意義的?
冒險,不是為了尋求刺激,不是為了顯示個人超凡的勇氣,而是出于對社會的奉獻,出于造福人類的責任感。
2、“寒風就像平原上的騎兵向我直沖過來,我只好團團轉以躲避它的來犯。”
運用比喻和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沙漠的惡劣環境和作者的感受,語氣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風趣,表現了作者鎮定樂觀的精神。
3、“我們期待黎明就像農人期待春天,我們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們在群星中尋找自己的真理。”
寶貴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著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說期待黎明就像農人期待充滿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維系著飛行員的生命,所以作者說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這兩句話體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尋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實現生命的價值。這句話體現了作者對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沒有一點兒遺憾。我奮斗過,但我失敗了,這對從事我們這個行業的人來說也很平常。不過,我總算是呼吸過海風了。”
作者認為自己從事的職業是有意義的,他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沒有使生命虛度,所以即使失敗,甚至犧牲生命,他也無怨無悔。
23、登上地球之巔(郭超人)
1、課文中有許多景物描寫的句子,請舉出幾例,并說說它的好處?
“陽關燦爛,珠穆朗瑪尖錐形的頂峰聳立在藍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嶺間繚繞不散。”“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處都是一片漆黑,只有點點星光在空中閃耀。”
(這些描寫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與艱苦的攀登描寫結合,構成一張一弛,讓人輕松,有美的享受。)
二十四、真正的英雄(里根)
二十五、短文兩篇
1、《夸父追日》選自《山海經•海外北經》,“逐日”是追趕太陽之意。“夸父逐日”是一個成語,現在多比喻決心大或自不量力。
2、 怎么看待夸父敢于“與日逐走”?
表現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氣魄(從神話故事的特點的角度理解其積極意義);
3、 對《夸父逐日》的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如何理解?
夸父是古代人們想象中的一個英雄,他神奇、力大無比,喝干黃河、渭水兩條大河仍不解渴。他遺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不僅表現他本領大,更豐富了這個英雄的形象,表現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4、 你如何理解這則神話的主題?
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5、共工是一個怎樣的人?
勇敢堅強,敢于挑戰權威,具有自我犧牲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6、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①他們都是神話傳說中的華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堅強,敢于挑戰權威,夸父敢于與太陽賽跑,共工敢于與顓頊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