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教學設(shè)計 ——《夸父逐日》《兩小兒辯日》
25.《短文兩篇》
教學目標:
1.多角度理解短文的內(nèi)涵
2.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學習積累文言文詞語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誦讀課文,積累文言文詞語
2.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3.理解短文的內(nèi)涵
《夸父逐日》
一、課文內(nèi)容把握。
《夸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在這篇神話中,巨人夸父敢于與太陽競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為桃林。這個奇妙的神話表現(xiàn)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1、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逐日:追趕太陽。 入日: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 逐走:競跑,賽跑。
欲得飲:想要。 飲于河:黃河。 大澤:大湖。 鄧林:桃林。
2、通假字。
孰為汝多知乎? 知,通'智'。
3、古今異義。
去 古:距離。(名詞) 湯 古:熱水。
今: 走 (動詞) 今: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二、探究品味文章內(nèi)容。
1、 怎么看待夸父敢于“與日逐走”?
(1)表現(xiàn)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氣魄(從神話故事的特點的角度理解其積極意義);
(2)自不量力(消極方面)。
2、 對《夸父逐日》的結(jié)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yīng)如何理解?
夸父是古代人們想象中的一個英雄,他神奇、力大無比,喝干黃河、渭水兩條大河仍不解渴。他遺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不僅表現(xiàn)他本領(lǐng)大,更豐富了這個英雄的形象,表現(xiàn)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3、 你如何理解這則神話的主題?
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4、“夸父逐日”是一個成語,現(xiàn)在多比喻決心大或自不量力。
三、《夸父逐日》譯文
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兩小兒辯日》
一、課文內(nèi)容把握。
這篇短文寫兩個小孩兒對太陽在早上和中午時離地球上人的遠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爭執(zhí)不下,連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斷,以此說明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無窮盡,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這篇短文還反映了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而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
本文先寫孔子路遇兩小兒爭辯,然后擺出兩小兒的不同看法,繼而提出兩小兒所持看法的依據(jù),最后寫孔子不能作出判斷而受到譏笑。全文僅一百多字,語言簡潔,層次分明,主要通過對話來表現(xiàn)人物,展開情節(jié)。
二、問題探究。
1.對于兩小兒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據(jù),你能否根據(jù)已掌握的科學知識,對這兩種現(xiàn)象解釋一下。
2.對兩小兒的“辯斗”你有什么看法?
兩小兒喜愛探索,精神可嘉,善于觀察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并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