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重點課文復(fù)習教案
第一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復(fù)習重點
1、文體(散文)、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題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層次。b、寫景角度:動植物、聲色形味、動靜結(jié)合、高低、遠近、虛實、總分。c、寫法:排比、擬人、對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愛贊美之情,突出樂園 。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雖虛構(gòu)但增添了神秘色彩,豐富了樂園的情趣。
4、捕鳥的細節(jié)描寫:交代了時間、條件、方法、收獲、經(jīng)驗。一連串動作描寫寫出了捕鳥的樂趣,抒發(fā)了興奮喜悅之情。
5、第九段:a、作用:過渡段,承上啟下。表達對百草園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辭:排比、擬人、反復(fù)。
6、寫三味書屋生活:a、肅穆氣氛。b、問問題老師不答。c、不允許游玩。d、讀難理解的古文。e、因內(nèi)容枯燥學(xué)生上課搞小動作。
7、中心。
重點背誦: (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1、第一段中的“似乎”與“確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認為矛盾嗎?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對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為對“最末次的相見”來說,已經(jīng)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憶兒童時的生活,卻又歷歷在目,“確鑿”表示完全肯定的。
2、 在“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兒時的作者在此發(fā)生了的三件趣事具體哪三件?
趣事:翻斷磚、按斑蝥、拔何首烏的根、摘覆盆子 。
第二段景物描寫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點,寫菜畦、桑葚突出它們的色彩;寫皂莢樹、木蓮的果實和何首烏的根突出它們的形狀;寫蟬、油蛉、蟋蟀突出它們的聲音;描寫覆盆子則突出其味道。
3、寫景物有恰當?shù)捻樞?本段也如此。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填空。
“不必說”“也不必說”是由低處到高處,由植物到動物,由靜景到動景;“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是由整體到局部,又由動物到植物。
4、調(diào)動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寫景,加上恰當?shù)挠迷~,能使文章生動、精彩。本段寫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寫景,請說說分別從哪幾個角度描寫的,至少舉一個例。
味覺、聽覺、視覺、觸覺(舉例略)
5、①“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
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油蛉、蟋蟀們的聲音悅耳。
②“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換成“趴”,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