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夏感》導學案
2、勾畫法。在對課文的分析中,勾畫出重點詞句,幫助理解文章內容,這使學生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讀書習慣。
3、自主、合作、探究。這學法能促進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能提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夏天剛剛從我們的身邊走過,請同學們說一說,夏天給了你怎樣的感受?(學生自由說)是啊!夏天很美好,生活多姿多彩!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梁衡先生對夏天的感受。
(板出課題)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體驗,與文本形成差異,引起閱讀興趣。)
二、初步感知
1、梁衡,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政治家。
2、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3、齊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
(一)整體感知
1、閱讀課文,說說“這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的夏天”。(用文中的詞語回答)
學生自由讀課文,尋找相應信息。學生可能找到的詞語:
第1段:緊張、熱烈、急促;
第2段:被金色主宰了的;熱風浮動的;飄著熟透了的麥香的;氣勢磅礴的;滾動的、升騰的;
第3段:色彩金黃的;春華秋實之間的;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迸發出旺盛的活力的;暑氣蒸騰的;蓬蓬勃發的;
第4段:緊張旋律的;辛苦的;忙碌的;收獲的;
第5段:浸在苦澀的汗水里的;春與秋之間的;金黃的
2、作者從那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天的感受呢?
討論歸結:從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等方面描寫。
(板書)
3、作者是如何描寫夏天的景色、色彩、旋律的呢?
明確:文中有許多優美生動的句子,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同時提高學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填空式的問題設計,使得學習行為指向更加明確,旨在面對全體學生,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勾畫出文中詞語,將學習的主動性放在學生身上,并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賞析語言
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例比喻句: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這句話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以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為具體了。
2、“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是作者的想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草生長的繁茂。
3、“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墻”,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常見的“長墻”喻“綠煙”,更加直觀地表現了林帶的顏色由淺變深的過程及其生長的繁茂。
4、“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將“公路上的汽車”比喻成“艦船”,以喻其疾速、氣勢雄壯。
例擬人句:
1、“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這句話中“挑”,似乎讓人聽到棉苗均勻有力的喘息,“舉”似乎看到高粱、玉米搖頭晃腦的歡悅,“匍匐”生動地表現了瓜秧的腰肢抖動,這三句都用了擬人修辭手法,同時三句又構成了排比,非常形象地寫出了夏天農作物迸發出的旺盛的生命力,表現了夏天的熱烈。
2、“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里用人的跑步沖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