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英雄》教學設計
24.真正的英雄
一、導入: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發射升空大約70秒后爆炸,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這架耗資12億美元的航天飛機,轉瞬間銷于無形。“挑戰者號”爆炸后,美國全國上下悲痛萬分,紛紛哀悼;全世界也為之震驚,各國元首紛紛發表講話,對死難者家屬和美國人民表示慰問。當時美國總統發表了全國性的電視講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充滿力量的演講一真正的英雄。(里根,美國第49屆、50屆總統。)
二、整體把握文章思路:總—分—總
(1)深深的哀痛和對英雄的贊頌 (1一4 自然段)(2)追憶七位英雄 (5一13自然段)
(3)號召人們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向太空進軍 (14—2l自然段)
全文蘊涵著兩種思想感情:悲痛,英雄已死,對人類,對親人,對朋友都是巨大的損失;力量,我們不能停留于悲痛,而應化悲痛為力量,沿著英雄的足跡繼續前進。(主題概括:這篇演講詞哀悼了罹難的航天勇士,頌揚人類的探索精神,號召人們化悲痛為力量,踏著先烈開辟的道路,繼續進行太空探索。)
三、概括七名宇航員的事跡或性格特征。
1迪克·司各比機長:探索太空不畏危險。2邁克·史密斯:為祖國屢建戰。3朱蒂絲·萊恩尼科:笑對工作,樂對人生4埃里森·奧尼佐卡:充滿夢想,建立了難忘業績。5羅納德 ·麥克耐爾:堅毅。6格里高利·杰維斯:不忘為母校爭光。7科里斯塔·麥考利芙:以勇氣和探索精神榮獲全國人民的教師榮譽。
共同點:勇敢、堅強、勇于獻身、有開拓精神
四、問題探究:
1.演講者提及女教師麥考利芙的時候,為什么說她“凝聚了整個國家的想像力”?
[麥考利芙是全美選出來的教師代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師”。她參加這次太空航行,其意義非同尋常。美國航天局是在50多次載人飛行后,才決定要載“平民”乘客登太空。里根總統提議,第一位平民宇航員應該是一位教師。這無疑是教育工作者的巨大榮幸。消息傳出,一年中有11000名教師報名。經過反復挑選,從中挑出10名。最后選中的是克里斯塔·麥考利芙。她經過120個小時嚴格艱苦的訓練后,首次作為平民代表升入太空。對于她的航空旅行,所有教師都引以為榮。而她的父母、丈夫和兒女都來到現場為她送行。 原定由她在太空中向美國和加拿大250多萬中小學生講授兩節太空課,還將在航天飛機上參加幾項科學表演,孩子們沒想到迎來的卻是噩耗。在這里,“整個國家的想像力”可以理解為代表著美國未來和希望的中小學生。]
[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本來就是一部冒險的歷史,一部勇敢者的歷史。宇航員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著危險,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們并不害怕,而是大義凜然,義無反顧,隨時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說,不管成功還是失敗,每一個升空的宇航員都是勝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人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