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教學案及答案
16課 化石吟
教學札記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并體味本詩的節(jié)奏、韻味美。
2.理清詩歌結(jié)構(gòu),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
3.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并體味本詩的節(jié)奏、韻味美。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導學
1.查字典,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并讀一讀。
骸( )骨 驅(qū)殼( )裹( )藏 長眠( )蔥( )蘢 猛犸( )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奇幻: 遠古:
骸骨: 烏有:
潛行: 蔥蘢:
海枯石爛: 日轉(zhuǎn)星移:
3.請學生用楷書把“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抄寫四遍,要公正、美觀。
3.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并寫下來。
4.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二、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想一想,這首詩歌講述了什么?
這是一首贊美化石的抒情詩,更是一首科學詩。全詩是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xiàn)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贊美了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二、學習指導•研討
(一)導入
晉代葛洪《神仙傳•王遠》中寫道:“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變?yōu)樯L铩!贝蠛W優(yōu)樯L铮L镒優(yōu)榇蠛!T诘厍虻臍v史上,真的如此嗎?如果真的這樣,何以為證呢?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環(huán)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信息卻被化石保存了下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贊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二)認識作者,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簡介作者,教師補充。
教學札記
2.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三) 1.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齊讀,要用感情地朗讀。
3.讀后討論,并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1)題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
2)概括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
3)詩歌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結(jié)構(gòu)上有何特點?
4)學生再自由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