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教學案及答案
(二)認識作者,檢查預習的情況
1.指名簡介作者,教師適當補充。
2.檢查字詞預習,夯實基礎。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讀音正確,節奏分明,有感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讀后學生看注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4.學生講述內容后,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并加以補充。展開想像,自主討論:
教學札記
a.本文寫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b.“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 結尾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
c.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三、 教師小結:這篇文章是根據目擊者的敘述寫的。它以時間為序歷歷如畫地再現了“山市”的生成到消失的過程,結尾照應開頭。整篇文章無論是大筆勾勒,還是工筆描摹,都曲盡甚妙,給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四、 鞏固練習:
1、寫出下列表示時間的詞的含義。
(1)無何( ) (2)未幾( )
(3)忽( ) (4)既而( )
(5)逾時( ) (6)倏忽( )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 )。
(2)塵氣莽莽( )然。
(3)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
(4)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 )若者,歷歷 ( )在目……
(5)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 )有。
(6)數至八層,裁( )如星點。
16、《化石吟》答案:
一(略) (三) 3 1)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里是贊頌的意思。《化石吟》是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2)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贊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3)第1、2節為一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6節為第二層,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第7節為第三層,回應第1、2節。結構上首尾呼應。 5)a.總領全文。b.“黑色的驅殼”指的是化石,這句話是說,在這些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殘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這些有機物的殘留就是生命的信息,科學家的研究工作就是破譯這些“密碼”。c.皺紋就是人生命歷程的寫真,作者以此來比喻化石隨時光的推移,記錄了生命的形式由低級向高級的演化的過程。4最后一節詩說石頭說話,講故事,運用擬人手法使詩歌顯得親切、自然,把枯燥的科學道理講得生動有趣。與第二節詩的內容前后呼應,以問開頭,以答結尾,有放有收,使全詩結構渾然一體。三.1.(1)引起讀者的思考,自然地引出下文。 (2)是指人類不是造物主創造的,而是由生物進化來的。(3)是指破解生物進化之謎的特殊符號——“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