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復習教案6
“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較大幅度地從輕處罰。各地還專門設立了少年法庭,并采用了區別于成年人犯罪的偵查、起訴和審判的方法,做到了寓教于審、懲教結合,做了大量的挽救失足青少年的工作。5.1991年9月.我國正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999年又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確規定了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護的要求。目前,己形成以兩部法律為主,包括義務教育法、收養法、繼承法、婚姻法,母嬰保健法、禁止使用童工在內的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體系,形成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四大保護領域。
例題分析:
某市破獲了一起少年團伙盜竊案,其成員竟然是6名未成年人,年齡最大的只有16歲,最小的也只有10歲。他們稱兄道弟,自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頻繁地出入網吧和舞廳尋求刺激,錢不夠花就借而不還,后來逐步發展到盜竊和敲詐。據警方調皮,6名未成年人中有4人父母離異,還有兩人父母或忙于做生意,或經常打麻將,很少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閱讀上述材料后,你有什么感想?
點撥:這段材料主要講的是未成年人如何運用法律,做好自我保護的問題。回答此類問題,要在認真閱讀分析材料的基礎上,與課本所學知識結合起來,一般來說,感想問題包合“說明道理”和“談認識”兩個方面。 回答“說明道理”這類問題,要在課本上找到與之相近的知識點,并且把握準確。而“談認識”這類問題,一般都是要談材料對自己的啟示。6名末成年人最終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是由于家庭保護的欠缺和自身法律意識的淡薄,回答 時要緊緊抓住這兩個方面。
參考答案:(1)家庭是養育我們的地方,家庭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我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的保護。(2)家庭保護的欠缺和家庭環境的不良影響。導致6名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缺陷,并最終使他們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父母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和言行教育未成年人子女,引導他們參加健康有益的活動,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適宜的家庭環境。(3)未成年人自身應增強法律意識,自覺遵紀守法,依法進行自我保護,以使自己健康成長。
第二十一課 護佑生命安康
拓展分析
1.生命健康權是未成年人人身權利中最重要、最起碼的權利,離開了生命健康權,其他權利只能足一句空話。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均未發育成熟,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其生命健康權極易受到侵害。因此,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做出特殊保護。危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權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由于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校園里度過的,學校教育階段是未成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長期以來,大多數學校是重視學生在校的人身安全的,他們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關愛保護學生的生命健康。但是近年來,有些學校相繼出現了一些校園安全事故,使部分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了威脅,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影響;另外,有些學校過分注重學生的文化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一些學生不能正確面對考試競爭帶來的壓力,而采取了極端的做法,有的甚至走上了絕路,這些都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作為學校,應該保證未成年學生在校期間的人身安全。在保證未成年學生生理健康的同時,還要注意對末成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