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揚起自信的風帆》教學設計
第二課 《揚起自信的風帆》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自信與自負和自卑的心理特征,以及它們與成功的關系。
2、了解樹立和增強自信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學會正確評價自己
2、盡量避免自信的兩大誤區——自負與自卑
3、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增強自信心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樹立自信的生活態度
2、在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增強自信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自信的含義、自信與成功的關系及樹立自信的方法。
教學難點:區分自信、自負、自卑三者之間的不同表現。
(三):教學內容:
第一框 “我能行”
故事導入:
小澤征爾是日本的名揚世界的指揮家。在一次音樂指揮家大賽中,他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時,發現有幾處不和諧的地方。開始,他以為樂隊演奏錯了,便停下來重奏,結果依然如故。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鄭重申明:樂譜沒有問題。面對幾百位權威人土,小澤征爾思考片刻,大吼一聲:“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判席上立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原來,這是評委精心設計的一個“圈套”。前兩名參賽者就是因為盲從權威而被淘汰了。小澤征爾終于獲得大賽的桂冠。
教師提問:他的成功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引入課題——“我能行” 。“我能行”是一種信念,是人們在沙漠中看見的一片綠洲;“我能行”是一種膽量,是載著人們走向成功之路的思想之源;“我能行”是一種精神,無時無刻不在激烈的競爭中大顯神威。
試一試:1、唱一首你喜歡的歌
2、畫一幅你最擅長的畫
3、朗誦一篇文章:《欣賞自己》(書本22頁)
剛才這幾位同學表現非常出色,敢于說出“我能行”,敢于表現“我能行”,敢于體驗“我能行”,這種我能行的態度就是自信。
自信的含義:是人對自身力量的自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實現所追求的目標。
通過小組表演:讓學生自身感受自信,自卑,自負的表現。
并結合《青蛙的故事》
問:自負者、自卑者有何特點?
自負者只看到自己的優點
自信者既看到優點,又看到缺點
自卑者只看到自己的缺點
議一議:自負和自卑各會給人帶來什么影響?
說明自信、自負、自卑的區別,對人產生的不同影響。
第二框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說明:自信對理想的實現有著巨大的力量,只有自信才能助人攀登成功之顛。
通過發現dna弗蘭克林的故事,引出自卑會導致失敗。通過關羽和馬謖的自負故事引出自負的后果是遠離成功。
提問:自卑與自負為什么會失敗?——自我為中心的心態所導致的。
通過一些名人的故事,你認為自信的人有哪些心理品質?
樂觀,好奇,專注
議一議:為什么說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第三框 唱響自信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