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二框的教學設計
(展示材料,教師加以解釋)活動三:集體討論:學生完成p52上框表格活動四:show show 你的特長(請個別學生展示自己的特長)得出結論:人的特長往往是某個方面潛能的表現,還有許多潛能隱藏在角落里,未被發現。我們要做有心人,善于把它們發掘出來。集體討論可以集思廣益,溝通思想和感情,促使問題解決。 人的潛能得到很好的開發就會轉化為特長。特長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而我們身上可能還會有某些潛能的存在一直沒有被發現。給學生以特長展示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體會自己是課堂的主體。活動五:展示劉翔的事例(見附2)得出結論:發現自己的潛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潛能這一話題往往令他們感到遙遠、神秘,通過劉翔這一典型事例會讓學生更容易獲得理解。2、發掘自己的潛能(板書)①積極暗示法(板書)事例展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大姐想一想:為什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大姐能夠展現出與自己平時完全不同的一面? ②目標設定法(板書)引導學生思考:書p53上框事例③實踐鍛煉法(板書)讓學生自己舉例子說明。 活動六:我也有高招 (在教師拋磚引玉前提下,學生分組找出發掘潛能的其它方法,分組展示,并進行評比,評出最優組。最優組委派一名同學詳解本組的方案。)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點和難點,指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該環節設計的目的在于將發掘潛能的基本方法,放在活動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活動六是對發掘學生潛能方法的一個拓展延伸,除了學本上的方法外還可以有嘗試法,壓力變動力法等。此外,評價機制用在平時能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能力,發揮了主體性。課堂小結
(約1分鐘)展示本課知識結構圖。讓學生理清這節課的知識點,并明確學習的重點。
課堂練習
(約2分鐘)具體內容見附3 (學生用練習本完成,然后左右交換互評答案) 通過課堂練習,學生互評活動,檢查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作業布置
(約1分鐘)簡答題:(1)每個人至少有幾個方面的智能?(2)如何發掘自己的潛能呢? 通過布置作業,復習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內容,實現作業的有效化。
課堂升華
(約2分鐘)談談這節課的收獲。讓學生總結整堂課的內容,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學生還未弄清楚的問題還可以加以補充。